DSC_5434

 

吉貝耍這個名詞,一聽一定是個外來語或翻譯語,其實它就是一

個地名,一個傳統社區,隱藏著一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民族

,它位處平地的平埔族群,也因此常被忽略的珍貴的文化。(這是

東山區吉貝耍國小,2010.7.30東山鄉東河國小正名為吉貝耍國小,

這是台南縣內第2所正名成功的小學(第1所是鹽水坔頭港國小),

也是繼花蓮太巴塱國小後,台灣第2所恢復原名的原住民族小學,

更是平埔族第1所復名的小學,意義非凡。)

 

 

DSC_5430

 

吉貝耍位於東山鄉東河村內,它並非吉貝耍文化村,裡面就是個

生活與傳統信仰、文化結合的聚落,種種的建設只是要凝聚族人,

傳承文化而已。

 

探訪吉貝耍聚落

 漢化的”段氏古宅”,是建於日據昭和四年的三合院建築,漢式

建築雕樑畫棟,門廳彩繪,門板上彩繪特殊(麻豆街水龍師彩繪),

建材來自大陸福州,利用船運到月津港,再以牛車搬運至此地,

其祖先應是做大官,不像一般的所謂”番”吧!!!!!

 

DSC_5394

 

三百多年前,因為漢人的擠壓,加上清乾隆皇帝施行「番屯政策」,

在蕭壟社(台南縣佳里鎮)的西拉雅族人被派到此地屯守急水溪流域,

代代繁衍下,日據時期的戶口統計,西拉雅平埔族還佔有70%比率,

目前吉貝耍有15百人左右的西拉雅後裔,段姓占3成,潘、程、李居次。 

 

DSC_5396

 

 

DSC_5400

 

 

DSC_5418

 

 這裡古宅處處皆是,這裡應是章氏古厝,一樣雕樑畫棟,門板上

彩繪如栩如生,可惜已沒有人居住,少一點人氣與生氣了。

DSC_5419

 

 門板上彩繪特依然清晰,華麗樸實間,一股清秀之氣,盪漾其中。

DSC_5423

 

 

DSC_5424

 

 

DSC_5425

  古宅前的洗石子,依稀可見,可訴說當年創建之美。

DSC_5426

 

 

DSC_5427

 

 

DSC_5462

 

大公廨外種植一排的蓮霧樹,樹徑有一公尺以上,本來為給大家

休憩之場所,經百年後,更值得大家懷念與感恩。

 

DSC_5463

 

 

 

DSC_5465

 

 在大公廨中可見插著青葉(澤蘭)的祀壺,這是西拉雅族特有的

信仰模式,他們相信壺內神靈的力量,透過「水」與「向」(

法術與咒)的儀式,可以與神溝通。平日族人則以酒與檳榔來供

奉。這裡禁止燒金紙、拿香,且需脫鞋才能進入公廨。

 

DSC_5468

 

 

DSC_5401

 

 

DSC_5403

 

這裡每年農曆九月初四、五的夜祭與孝海祭,跟漢人的過年一樣,

這天族人會攜家帶眷的來到公廨祭祀,重頭戲是在晚上的夜祭活動

,夜祭會從晚上持續到隔日凌晨。過去一年曾向阿立母許大願者,

就須在夜祭時拜全豬還願,此外還需準備其他的祭品,透過尪姨,

也就是女性祭司來主導場面,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儀式活動,最後再

以舞蹈歌謠「牽曲」來答謝祖靈。隔日初五的孝海祭則是吉貝耍特

有的祭典,傳說有七位先人渡海來台時死於海上,於是這一日就定

為「七神傳破遇難日」,後人須至海邊遙祭祖靈。

 

 

 

DSC_5441

 

 

DSC_5443

 

 

DSC_5444

 

 此地為北公廨,負責守候護村民,此彎曲大竹節頭稱為跳橋

是兵馬營巡查神與阿立母溝通之橋樑。

 

DSC_5446

 

 

DSC_5447

 

 

DSC_5449

 

 

 

DSC_5452

 

 

DSC_5453

 

 

 

DSC_5456

 

 

DSC_5459

 

 

 

DSC_5407

 

 

DSC_5411

 

 

DSC_5412

 

 

 

 

 

 

DSC_5436

 

DSC_5416

 

 

DSC_5437

 

 

 

 探訪吉貝耍聚落

 

 

DSC_5440

 

 

 

 

DSC_5460

漫步在吉貝耍社區,處處看得到穿插的彩繪陶板,道盡屬於這

裡的故事。吉貝耍文史工作室提出的「西拉雅故事村」計畫案,

獲得信義房屋的獎助,由老一輩的族人口述西拉雅的傳說故事,

經孩童們發揮創意,繪出這些有趣、生動的畫面,間接傳遞著

他們的故事和文化。

 

DSC_5469

彩繪陶板裝飾在每個角落,每間古宅外牆,在來客感受一下聚落的精神。

 

DSC_54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