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8723

達邦特富野這個名詞,早在30年前可是一種傳說,想去那裏不是簡單事,

如今交通發達,一天來回不成問題。

走阿里山到石倬轉彎走169縣道,一路好走,之前88水災後滿目瘡痍,

之後重建,道路變寬,景觀雖然改變不少,風景依舊迷人。

漫遊鄒族原鄉--達邦、特富野巡禮

經過重建的達邦橋,穩固又堅實,看看兩側山壁崩落,可以想像

土石流威力 ,目前還可以看見這些裸露山壁滑石不斷,威脅依舊

DSC_8676

DSC_8680-02-1

再進入後看見特富野吊橋依舊存在,左側重建一座紅色特富野大橋。

DSC_8684

特富野大橋上方, 很清晰可以瞧見阿里山公路上的芙谷峨長虹大橋,

這一座位在阿里山公路71公里處,在八八水災後重建,花了2億8千萬

歷時近三年才興建完成,橋長198公尺,橋面寬9公尺,是一座單跨半

穿越式鋼拱橋,造型極為優雅簡淨。

DSC_8692

特富野吊橋目前大概做休閒用,橋面裝飾鄒族人圖騰,是特色之一。 

DSC_8694

在88水災時可是作為往達邦唯一道路,目前旁邊蓋了大橋,只能

提供遊客走走欣賞用途,也是不錯景點之一。 

DSC_8699

橋上欣賞特富野大橋雄姿,再見水災威力的可怕(河道變寬)。

DSC_8704

特富野橋耗資1億3,361餘萬元,新橋採內縮式尼爾遜鋼拱橋方式興建 

DSC_8708

在2012年8月15日通車,難怪之前去時,道路是過河便路,如今

方便多了,也改善這裡的交通,讓通往達邦更為便利。

DSC_8709

在轉彎處先走特富野,因為幾年前去時交通中斷,比較有吸引力 

DSC_8717

進入社區, 這樣的牌樓更吸引力吧!!

DSC_8718

更有吸引力的是牆柱上那隻藍腹鷴,在藍天白雲下,顯得精神抖擻

這種鳥類大概這裡常見到,也只有這裡可以欣賞到,但要碰運氣了 

DSC_8725

偶然在森林步道中遇見,可要和她玩玩123木頭人,不然一動被驚覺到

就跑不見了,讓你搥胸不已,好不容易看見,又是那麼短暫時光。 

DSC_8726

走入特富野社區最明顯的就是男人集會所(kuba),這棟木造建築是女人

不可進入的場所 ,是部落舉行戰祭及驅鬼神時的地方。

DSC_8730

之前會所旁櫻花盛開樣,現在應該謝了。 

DSC_8743

集會所前廣場是特富野戰祭(mayasvi)的地方,舉辦戰祭的原因主要

是慶祝出征凱旋,不過因為現在鄒族人已不再打仗,所以戰祭的意義

主要在請戰神降臨賜福,給予鄒族男子智慧與勇氣,並且將鄒族文化

代代傳承下去,以凝聚族人向心力。

DSC_8736

整個儀式分成迎神祭、團結祭、送神祭、路祭及家祭。可惜不是當日 

漫遊鄒族原鄉--達邦、特富野巡禮

特富野的後山顯得蒼鬱雄偉,崩落的山谷總有些隱憂。 

DSC_8745

部落紅瓦屋在山林中更是顯眼。

DSC_8738

本來此次目的是走特富野古道南側入口,尋尋走走逛了一圈

還是走回頭,真是歲月不留人,體力不足作罷!!惱人啦!! 

DSC_8748

留取青翠的山色,遙望阿里山脈也是一種享受。 

DSC_8753

回頭走達邦部落,發現達邦社區變得很現代,連圖書館重建後

外觀上幾乎看不出是圖書館模樣。 

DSC_8760

DSC_8767

達邦國小牆面上有鄒族人圖樣,後面玉山更顯得原鄉部落。 

DSC_8761

DSC_8763

DSC_8768

國小平時是不開放的,怕是遊客會製造髒亂,不好處理。 

DSC_8770

DSC_8771

這一棟是日警官舍,座落於達邦國民小學旁,為一日式建築,

造型典雅優美,日據時代是日本警察宿舍。 

DSC_8775

日治之時,鄒族人和日本關係良好,互稱兄弟,鄒族人稱日人為

『 maya』,達邦地區是日本人最早設立『番童教育所』的原住民部落,

是鄒族現代教育的濫觴;日警官舍是全台唯一位在原住民地區的

『別館』,用來招待前來視察的日本高階官員。 

DSC_8778

DSC_8791

圖書館、鄉公所後方景觀。  

DSC_8785

這一棟建物很突兀,留在圖書館後方應該是有特殊意義,可惜,

當下沒標示也沒特意去了解,知道的前輩可告知一番。 

DSC_8788

後方可以說是整個部落的中心,集合遊客中心、圖書館、運動場等。 

春遊鄒族原鄉--達邦、特富野巡禮

 

DSC_8780-1  

回程時在一個轉彎處突然看見夕陽下的曾文溪上游,群山擁簇下,

彎彎曲曲綿延不斷,青山嫵媚多嬌。 

DSC_87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