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609.JPG

走這一趟步道算是偶然,在台3線上烏山嶺一帶有一線的步道區,

可惜沒有體力和時間來探索,只能一處處區塊探索,上次的龍麟山

步道,這次換山尾埤步道。

說是山上有埤潭,還真是奇怪,低海拔山是沒有水源的,埤潭很

容易乾涸,所以,探訪這一處靜地變得神秘多了。

剛停好車,看到的幾乎都是果園,整山遍野,在果園處剛好一位

大哥整完地要上山去,說要順便給搭便車上山,再走走山尾埤,

這時候真是感到人間多有情啊!!

上山連彎了幾十彎,開車沒技術,還真沒辦法混生活,只羨慕

大哥的開車技術真好,好不容易看見指標,下車去走走吧!!

 

DSC_2611.JPG

從指標上一路都是水泥路約200公尺上坡,旁邊護欄還做得有模有樣

,輕鬆走上還不時看見山下景觀。  

DSC_2612.JPG

可惜霧茫茫,南部塵霾太嚴重。

DSC_2614.JPG

DSC_2616.JPG

越上方視野越高,可惜還是一個樣霧茫茫。

DSC_2619.JPG

沒多久看見山頂有涼亭,應該是制高點,沿石階梯走上,路邊

都是咖啡樹,可見社區還是有重視才整理的。

DSC_2622.JPG

高聳的相思樹林依山而上,視野越來越好,涼風吹過,還真是舒服許多。

DSC_2632.JPG

DSC_2630.JPG

咖啡樹上的蠶寶寶脫殼而出剩下的殘骸。

DSC_2631.JPG

走上階梯頂處,一處涼亭殘破不堪,還找不到地方歇腳,真是遺憾

樹上掛了許多登山社的布條,我想他們也一樣會有一股失落感吧!!

DSC_2634.JPG

但是從涼亭往外看去,這視野就不同了,大樹與鄰近山頭、村落

形成一幅美麗圖案,還有點讓人多想停一會兒。

DSC_2636.JPG

DSC_2637.JPG

DSC_2642.JPG

看看來時路,想想看不見埤潭真不甘心,走下坡去,還真的

就在附近看見池塘一方。

DSC_2645.JPG

沒標註清楚,叢草雜生,沒仔細找還可能溜過去。 真的是一方埤潭。

DSC_2646.JPG

旁邊小路旁種植薑黃,走了過去還是果園,聽說直通烏山嶺步道

南端的青春嶺,可惜還是沒走了過去。

DSC_2648.JPG

一路下坡回去,遠山依然翠綠蒼鬱,心情也較輕鬆,因為,這一趟路

那一池埤潭看見了,如願了。

DSC_2652.JPG

地上心狀葉小草,以前還沒看見過,到底是何種名稱呢???

DSC_2659.JPG

走回指標處,另一頭是烏石崎步道,順便走過去看看。

DSC_2610.JPG

穿越樹叢林中,踏在乾葉地上沙沙作響,有點陰森森感覺。

DSC_2660.JPG

穿了過去視野也可以看見山下村落。 可惜就在此處,小路被淹埋

在雜草林中,過不了也不想過了,因為這一帶真的太罕無人跡,

一路不見半個人。

DSC_2662.JPG

DSC_2666.JPG

回程路上欣賞路邊的馬尾草,長的還是英俊挺拔的,可惜

沒陽光照耀,不然,一定光耀奪目。

DSC_2675.JPG

 

DSC_2678.JPG

路上一處坍崩處,旁邊有落石,可見此處崩塌非常,要注意一下啦!!

DSC_2680.JPG

DSC_2682.JPG

一路皆是水泥路,彎過十幾彎,都是髮夾彎,下午山陰處走來,輕鬆自在。

DSC_2685.JPG

DSC_2688.JPG

DSC_2694.JPG

DSC_2696.JPG

回程再去看看木柵吊橋,怎麼又封橋呢??原來橋上木板腐朽,還在整治中。

DSC_2601.JPG

DSC_2604.JPG

木柵吊橋. 橋面位於高度約 130M 處, 橋長約 150 公尺。

DSC_2605.JPG

回程就在台3線上,有清楚大石塊寫著山尾埤步道。

DSC_2699.JPG

DSC_2700.JPG

就在台三線391向東入口即是。

DSC_2701.JPG

DSC_2703.JPG

DSC_2704.JPG

內門鄉古時稱為「羅漢門」內門,旗山鎮則為「羅漢門」外門,

內門鄉是鄰近鄉鎮的文教發源地,到處名勝古蹟和奇觀美景。 

古文獻記載被改稱「羅漢門」之前,為雕題黑齒之社、蠻荒之村,

原本尚無地名,永曆十七年(一六六O),明末大學士太僕寺卿

沈光文先生,因不滿嗣王鄭經頻換其父之臣為政,乃作賦諷之,

幾遭不測,而變服為僧,逃抵羅漢門,結茅蘆教授生徒,過著

「逃禪漫學誦經文」的生涯,該處逐漸成為人文薈萃文化發祥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