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8475.JPG

「居廣居」是座一進一院的傳統四合院,正身為五開間,興建完成

1927年,已經有90年歷史建物了,起造人是陳天賜父親陳分,

為獨子陳天賜娶媳婦之用。

第一代屋主陳天賜 先生即是國小校長退休,第二代主人陳榮泉先生

亦是國小教師退休,後來因居住地搬遷後荒廢許久。

DSC_8480.JPG

記得小時候(民國65年以前)常進出這裡,只因為這而已經荒廢已久

,偌大空間提供小孩躲躲藏藏的絕佳地,後來在民國80年前後

,因為有古物收藏熱潮,造成這裡好多物品被偷竊殆盡,不僅

如此,連磚瓦、門窗、牆飾都被挖走,就這樣再荒廢了25年,

真是古厝的一場浩劫啊!!

DSC_8481.JPG

光看琉璃瓦新舊,就知道賊人多厲害。

DSC_8482.JPG

如今,已委由黃毅誠建築師修復,不論板瓦、斗子砌牆、地磚

、琉璃花窗等建材,都依早前模樣恢復的差不多,目前有提供

校外參觀與教學活動,讓更多人來認識古蹟活用。

此次維修大費周章,是將居廣居原本的舊瓦舊磚一片一片慢慢

拆除,個別清洗,再將舊瓦磚重新砌上,只有極少處破損無舊

瓦部分才以新瓦新磚來維修,盡力去呈現出老古厝的原始風貌。

DSC_8484.JPG

此古厝的特徵是入口門樓的燕尾造型,進門後內側有木作

雕飾門樓,可供來訪客人短暫停留等候,還有中國式圖騰

的釉料琉璃花窗,磚牆排列別具巧思。

DSC_8491.JPG

居廣居門樓前的牆上都鑲有玻璃碎片,防止外人翻牆而入。

DSC_8564.JPG

仔細看門樓前的木造結構,應該都換新樣了,可見自然損壞

或遭人為破壞之嚴重。

DSC_8570.JPG

內側則為筒瓜木作的門樓,這種結合是台灣傳統民宅間之罕例。

DSC_8571.JPG

門樓前看正廳牆柱彩繪,可見當年建築之講究。

DSC_8513.JPG

一進院落四合院,是由四面房子圍成的院子。

特點是有正房,一般為三間,兩側各有一間耳房,成為三正兩耳

,共五間。正房兩側為東西廂房,與正房成「品」字形排列。

東西廂房是子孫們的住房,「左為上」左是東側,以東廂房為尊,

西廂房為卑,因此在建築上東西廂房的高度有著細微的差別,

東廂房略高西廂房,但由於差別細微很難用肉眼看出來。

DSC_8528.JPG

正廳大門相當講究,可惜當年遭竊不復見了,連正廳內的正桌

、太師椅也被搬走,現在只能看見些微模樣,還好,正廳彩繪依然存在。

DSC_8535.JPG

DSC_8623.JPG

彩繪部分是當時麻豆大師黃矮及其子黃水龍先生家族團隊繪製

,功力深厚,可見其人文畫色彩,落款可見丙寅年,即西元1926年。

DSC_8590.JPG

正廳和門樓皆為穿斗式屋架、檐下斗拱,還有碗型斗座,

連柱子也有講究的雕花。

DSC_8584.JPG

DSC_8591.JPG

DSC_8582.JPG


合4.jpg

正廳外牆彩繪有傳統的人物畫,及一些日式花鳥畫,還有一些

當年日本流行物品繪入(菸盒),顯示當時日式特色已融入民宅。

DSC_8583.JPG

合5.jpg

合6.jpg

上下圖是正廳門楣上的彩繪圖樣,精美絕倫。

DSC_8580.JPG

DSC_8614.JPG
大廳對聯<祖德丕承遠紹千年統緒>、<孫謀預定永隨萬代詩書>

引述節錄張國興先生之文章。

李愈,金門山西村人今金沙鎮三山里,生於1855卒於1919,

工書善詩,五品候選儒正堂,1893年夏為沙美張延經大宅第

門楣提楷書<福星高照>及大廳對聯<祖德丕承遠紹千年統緒>

、<孫謀預定永隨萬代詩書>,今為沙美張國賀108號祖宅。

DSC_8624.JPG

正廳內壁堵、裙堵上彩繪及書法,尚保存良善,是麻豆彩繪大師

黃矮及其家族共同合作之作品。

DSC_8619.JPG

合7.jpg

正廳帶有濃濃的日式風格,左右護龍的璧體下半是「斗仔砌」,

而上半壁體則塗以灰白泥粉刷。

DSC_8521.JPG

DSC_8522.JPG

DSC_8544.JPG

DSC_8546.JPG

下圖是內壁堵彩繪及書法的巨觀。

合1.jpg

合2.jpg

DSC_8538.jpg

DSC_8539.jpg

目前除正廳外,其他東西廂房及耳房都作為教育推廣用途。

擬於每星期二、六早上10-12下午2-4開放大眾參觀,希望藉由

推廣文化教育讓更多人來認識古蹟了解時代文化差異。

DSC_8514.JPG

DSC_8515.JPG

每間廂房都維持原樣,只是再利用,展示各社團樣品。

DSC_8548.JPG

DSC_8552.JPG

連早前廚房(造咖)都還有,因修復時防漏因素,煙囪就沒有伸出屋頂上。

DSC_8557.JPG

西廂房有展示陳天賜校長在六甲公學校時的教職員相片及師生照。

DSC_8609.JPG

DSC_8595.JPG

興建時,正身房及伸手房結構皆為土角厝,外飾斗子砌,

53年白河大地震後,正身房後牆倒塌,後改成現在看到

的紅磚牆整建,伸手房無恙,還保存土角厝結構。

DSC_8600.JPG

DSC_8533.JPG

DSC_8561.JPG

DSC_8563.JPG

 

DSC_8567.JPG

DSC_8568.JPG

DSC_8574.JPG

門牌樓上頭有琉璃花磚排列,也是當時的特殊造型藝術。

DSC_8587.JPG

DSC_8596.JPG

屋外右側有一口古井,左側以前有廁所,目前從新整建中。

DSC_8488.JPG

從房屋上的山牆(又稱「馬背」)堆疊成四層,可見建造時的講究。

DSC_8497.JPG

鵝頭墜沒有太多的裝飾,加裝琉璃花磚,有通風之用。

DSC_8505.JPG

正脊上的柳條,有裝飾及通風之用,都是閩式建築特色。

DSC_8501.JPG

DSC_8485.JPG

何謂『居廣居』:乃《孟子》滕公篇:「居天下 之廣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是希望以仁待人,以仁居心

,便能達到居以天下之廣的境界,故取名為『居廣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