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5775.JPG

十幾年前來集集過想一觀明新書院,就是沒時間,大多是來集集火車站

、老街道,或是找朋友聚聚,難得這一次真來逛逛明新書院,了解一下

他的建物歷史、典故及文化史蹟,似乎是一趟文化之旅。

DSC_5771.JPG

說是三級古蹟,一眼見到的建築卻是新穎非常,不論是主殿或廂房,

連進入前的牌樓看起來都不像古蹟,一方面其位址就在學校旁,似乎

是學校一部分,真讓人意外喔!!

DSC_5770.JPG

沿路都有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所建立的牌示,可以讓遊客一觀其歷史沿革。

DSC_5768.JPG

回頭一望,下圖是金爐非惜字亭,有概念的人都會以為是惜字亭。

DSC_5633.JPG

這一棟廂房卻是洗手間,可見,此處修復的相當體貼又完整。

DSC_5634.JPG

DSC_5636.JPG

側廂房旁羅列好多舊時瓶罐,還有這一具像是元寶樣,其實它是以

前染布後瀝乾布料的『砑石』,目前已廢棄了,只好把它當古物看了。

DSC_5639.JPG

前庭一看是一座燕尾簷宮殿式建築,屬於傳統的閩南式建築。

DSC_5641.JPG

DSC_5642.JPG

DSC_5644.JPG

廟前的御路石,雕刻成雲龍圖形,維妙維肖。

DSC_5650.JPG

上台階一看,雕梁畫棟不在話下,但就是兩側龍虎門楣有提字:

<吾道在南方><斯文為世表>,真有儒家文學的味道。

DSC_5652.JPG

連進入廂房處門楣還有<吾道>、<斯文>兩大標題,讓學子們諄諄教誨,耳提面命。

DSC_5664.JPG

DSC_5654.JPG

DSC_5656.JPG

這裡應該平時不開放,只能在外桌前點香膜拜、祈禱,線香還須插在外面香爐,

難怪,內殿毫無香煙味道。

DSC_5660.JPG

步通樑上的獅座雕工細膩,彩繪精緻,堪稱絕倫。

DSC_5689.JPG

DSC_5690.JPG

石獅下的步通樑彩繪如栩如生,繪功精良。

DSC_5691.JPG

DSC_5692.JPG

吊筒(垂花)是廟前最明顯的木雕作品,常見有白菜、倒墜蓮花、牡丹、

花籃等,變化多樣,裝飾效果強,明新書院前的垂花以彩繪效果吸睛。

DSC_5685.JPG

過廂房處的暮鼓晨鐘,時時提醒此地學子,認真努力才會功成名就。

DSC_5669.JPG

DSC_5671.JPG

右側過水間供俸地藏王菩薩和開廟恩主神位。

DSC_5672.JPG

左側過水間供俸城隍爺。

DSC_5674.JPG

左側廂房是客廳和辦公室,以前是供學子讀書的地方。

DSC_5676.JPG

貼滿的紅榜都是在此還願上榜的名單,似乎來這裡自修或拜拜,

都可以如願上榜,靈驗非常。

DSC_5679.JPG

屋頂上的垂脊(規帶),末端有故事剪黏裝飾,增添了書院的生命力。

DSC_5682.JPG

DSC_5687.JPG

DSC_5760.JPG

前牆上方的斜面形有貴妃醉酒等剪黏故事裝飾,極富歷史色彩。

1.jpg

遠觀可見到明新書院屋頂屬於歇山式建築的山牆 ,三角形的「山花」

彩繪, 下方似乎是萬卷詩書造型的「鵝頭墜」,相當有意思。  

DSC_5730.JPG

書院外最顯眼的這一道牆就是『照壁』,壁上陽式浮雕的麒麟,

生動活耀,而它的意義,一般廟宇在於辟邪止煞且有此地鬼神能

自我設限,不干擾附近民家的功用。

另外四個角落有四隻蝙蝠,四蝠代表的意義就是『賜福』

DSC_5736.JPG

DSC_5761.JPG

廟內主祀文昌帝君、制字先師、紫陽夫子等聖賢。

另外前面的是文衡聖帝,兩側則是張仙大帝及王靈天君,及協祀

關平太子周倉將軍

DSC_5748.JPG

不論廟宇或古蹟,最能看出歷史者就從館內大小匾額看出,比較具有

歷史文化意義的就是『掌握文衡』、『立我蒸民』、『奎壁聯輝』這三幅。

DSC_5742.JPG

『掌握文衡』是在光緒11年(西元1885年)建院時眾信士命立。

DSC_5743.JPG

『立我蒸民』—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由日本兵庫縣神戶市、虎兒鸠縣、

富山縣及兵庫縣等地民眾致贈。

『奎壁聯輝』-昭和八年(西元1933年)台灣總督府法院判官法學士杜新春致贈。

DSC_5698.JPG

樑柱間的雀替造型獨特,現代大多是裝飾用,而這一種龍頭魚身的

<鰲魚>造型,主要用意在於鰲魚生性好吞火舌,雕塑於樑柱之間,

可壓制火神,避免火災,另有魚躍龍門之意。

DSC_5751.JPG

回頭一望,明新書院裡竟有這麼特殊不一樣的門神,查查資料曰

『天聾』和『地啞』,此二位是文昌帝君的兩個侍童,一個掌管

文人錄運薄冊,一個手持文昌大印。

DSC_5754.JPG

『天聾』是能言者不能知。『地啞』是能知者不能言。

其意義是古代科舉,不論富貴貧賤,不得作弊,以免天機洩漏。

這兩位童子一個不能說,一個不能聽,想走後門,啥都沒有啊!

唯苦讀認真,才能功成名就,你看,是不是很有隱喻呢?? 

DSC_5756.JPG

書院大門前的這些匾額,大多是民國79年整修過後的祝賀匾額。

DSC_5757.JPG

DSC_5753.JPG

供桌前有最近考生的祈願金牌,另外一處金牌掛滿架子上,可見香火鼎盛。

DSC_5693.JPG

DSC_5695.JPG

DSC_5699.JPG

走出廟堂外,門前的石獅威武赫赫,栩栩如生。

DSC_5703.JPG

明新書院旁還有一處後花園,空曠處陳列有石磨、石臼 、牛車、車輪等 

DSC_5709.JPG

DSC_5763.JPG

DSC_5765.JPG

屋簷下擺了好多農村古物,查資料說是民國85年慶祝110年院慶

所辦理的藝文活動時所陳列的。

DSC_5718.JPG

DSC_5767.JPG

DSC_5719.JPG

DSC_5720.JPG

921地震後,部分廂房倒塌,修復後故意露出透明土牆部分,可以讓遊客

更深切感受古蹟的意義。

DSC_5722.JPG

DSC_5725.JPG

屋簷下的農村文物一系列展出,只在讓民眾更關懷鄉土文化。

DSC_5728.JPG

DSC_5732.JPG

DSC_5733.JPG

出口前的修建誌更是清楚寫出明新書院歷史的來龍去脈。

DSC_5769.JPG

離開『明新書院』再回望牌樓,想當初它是南投縣內四大書院之一,

也是當地第一所免費的私塾學堂,並非早前應付科舉考試的『書院』

,差別可大喔!!

DSC_5776.JPG

另外一提「化及蠻貊」碣,其路上標示一級古蹟,從特有生物保育

中心旁的小巷右轉進入約走850公尺即可到達,此石碣是清光緒

13年,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所題,目前以紅漆重繪,比較清楚明顯

,序文有風化現象,只有此四個大字仍清楚可見。

DSC_5777.JPG

西元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集集水尾道這條古道開通後,為了紀念當時

陳鳴志的屬下陳世烈的績效,就在集集以行書在砂岩上刻了「化及蠻貊」

碣,上款「欽命布政使  銜 署台灣兵備道陳方伯開墾處」(陳方伯即陳鳴志)

,下款「大清光緒十三年春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題」,長180公分寬48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