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成立於民國89年2月25日,目前成立三館,有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
及世界水域館,除世界水域館外,前兩館可是參觀過好幾次,這次因時間關係,匆匆忙忙看
了世界水域館,只覺得科技元素太多,都是一些3D立體影像影片,並沒有前兩館
的多樣性,應該館方也會注意到吧!
難得我老爸老媽賞臉,會一起和我去旅遊,應該是這一個小寶貝吧!
透過玻璃,想要好好拍一張海底世界還真不簡單
記得這幾隻白鯨剛從俄羅斯來台,就因水土不服死了一隻,事隔多年,今天
還看到兩隻,但是看牠們游來游去的樣子,我想牠們應該很不自在,
而且有點悲傷不快樂吧!
超大型壓克力玻璃展示窗:以4.85公尺高,16.5公尺寬,0.33公尺厚的巨型尺寸,
展示台灣東部海域魚群洄游的大洋池,除承受100萬加侖水壓,
亦可承受0.97G的震動安全係數,防火係數為三級與97%透光,
為海生館工程重點之一。
鯨鯊棲息在熱帶與溫帶海域,分佈大約在南北緯30度
的範圍內。
鯨鯊是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
牠們很少群聚在一起。
鯨鯊擁有一個寬闊的嘴巴,寬達1.5公尺,包含了300-
350排細小的牙齒。鯨鯊擁有5對巨大的鰓,兩個小眼睛
則位於扁平頭部的前方。身體大部分都是灰色,
腹部則是白色的。每隻鯨鯊的斑點都是獨特的,可以
用來辨識不同的個體,鯨鯊的表皮有黃白色的斑點
與條紋,並且可以達到10公分厚。
目前已知3種濾食鯊魚之一,另外2種分別為巨口鯊與姥鯊。
鯨鯊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類、磷蝦與小型的自游動物
(例如小型烏賊與脊椎動物)為食。
世界上鯨鯊分佈密度最高的地區是在菲律賓。
一條於1996年7月被捕獲的雌鯊體內發現300條幼鯊,
這指出鯨鯊是卵胎生的動物。鯨鯊大約在30歲時達到
性成熟,而壽命被認為是介於70年與180年之間。
一條於1996年7月被捕獲的雌鯊體內發現300條幼鯊,
這指出鯨鯊是卵胎生的動物。這條雌鯊體內仍有魚卵,
而這些幼鯊則是剛出生的,身長為40(15.7英吋)至
60公分(23.6英吋)。鯨鯊大約在30歲時達到性成熟,
而壽命被認為是介於70年與180年之間。
以下為世界水域館內的古生代海洋中的魚龍模型,除模型外,個展區大多是3D影像,
繞了大半圈,就只看到海豹比較特殊,大概還在增建中吧!
這可是活生生的水母漂,幾年前可是沒有這玩意兒,照相看來還不錯嗎?
幾張超大型海報,配上余光中的新詩,應該是給旅客照相的吧
牡蠣也稱為蠔、蠣房、歐洲人稱它為「海產牛奶」,日本人稱它為「帝王食品」,
在中國明朝時牡蠣有「西施乳」的美稱,在台灣則俗稱為「蚵仔」。
牡蠣屬於軟體動物門的雙殼綱,大多數的雙殼綱都具有兩枚相似的殼,身體可以完全
縮入殼內,但是,牡蠣的背殼是呈不規則形狀,左邊的殼比右邊的殼大,殼的背緣
缺乏紋齒,前閉殼肌甚小或者退化,後閉殼肌相當發達,負責殼瓣的關閉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