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好快,又過了一年,記得上次和退休人員起去
藤枝森林遊樂區,現在又要去蕙孫林場,總覺得歲月不留人。
停車場一到,映在眼裡就是大片草原及柑仔店,隨時補充能源。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己看起來還真像仁者,總喜歡
山山水水,山林一晃,心裡總有說不出的歡喜。
這裡除了呼吸芬多精、洗洗森林浴外,還可看看這兒
的花花草草。
順便研究這條北港溪造就的地質景觀-----風化、沉積、
褶皺、侵蝕……
因為中途逛了不少地區,來到蕙孫已將近中午時分,說2點半
要集合,一看只有2小時不到,找一條可以來回的路線走走,
最後選擇青蛙石一途,以下圖示都是青蛙石沿途的路照,
應該是陡峭非常,一開始還真後悔,以為小晏子走不了,
結果一路上走來,他真的體力不錯,說說笑笑,喊喊叫叫,
最後還是到了目的地------青蛙石遺址。
看看那顆青蛙石,還真大,結果一看告示牌,不是這一顆,
原來那一顆,已經因地震關係,震掉了,隨水流走了,留
下這一顆當紀念了,順便照張相留念留念吧!!!!!!!
河流向下侵蝕造就的峽谷,在這一段並不深,途中從遊
覽車上有看到如同花蓮太魯閣峽谷一般,可惜中途不
可下車,沒能留下欠影。
蕙孫林場網址:http://huisun.nchu.edu.tw/home.php
「惠蓀林場」原名「能高林場」,屬於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場之一,民國56年起,為紀念湯惠蓀校長在視察林場業務時殉職,因此更名為「惠蓀林場」,並豎立湯公碑、湯公亭做為紀念。
「惠蓀林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對外交通便利;總面積7477公頃,海拔高度從2419公尺的守城大山,到450公尺的北港溪河谷,落差將近2000公尺,因此林相景觀豐富,植物種類繁多,形成一個景象萬千的大自然教室。
林場內絕大部分為原始林,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工林,主要造林樹種有台灣杉、紅檜和肖楠等,是多年來林場教學實習、試驗研究、生態保育和林業新技術示範經營的成果。
惠蓀森林遊樂區位在整個林場的西北角,圍繞
在北港溪和關刀溪河谷之間。由於兩岸植被保護良好,
水流清澈,提供溪流魚類極佳的棲息場所,像台灣馬口
魚、纓口鰍、石賓(ㄅ一ㄣ、)、蝦虎和苦花等台灣原
生魚種 ,在惠蓀都可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