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是個好地方,靠山近水都是好風光,烏山頭水庫下,良田千畝
,都有賴於之前日本人八田與一技師設計數百公里的水圳灌溉,到
現在依然使用中,也因此最近市政府再依原水圳旁建置了自行車道
,方便喜歡自行車運動者,邊騎邊欣賞這裡的田園風光。
這一條路線對我來說相當熟悉,十年前膝蓋手術後的復健,就是常騎
這一條路線,當年沒有規畫自行車道,只是沿著水圳旁小徑騎騎,有
些路面雜草有整理,有些就荒廢多了,如今,市政府規劃整個山海圳
綠道,你說,沒來捧捧場或者認識認識何謂山海圳??就太沒常識了。
(說笑啦!!) 下圖就是市府規劃的起點:分歧工作站
烏山頭水庫的水總流到這裡分為南北線支流,有閘門控制方向。
上圖和第一張圖就是八田與一技師的妻子投河自盡的紀念處(位在八田路上)。
台南山海圳綠道自行車專用道:主要是沿嘉南大圳防汛道路旁建置自行車道,
南起台江國家公園四草湖,經過台灣歷史博物館、南科園區、嘉南大圳。今天
主要介紹是嘉南大圳官田區分歧工作站至烏山頭水庫八田路一線,再往台一線
方向走嘉南大圳支線經過官田溪、渡頭溪、曾文溪3座渡槽,再往善化、南科
方向,這一條自行車專用道,長度共15.4公里,適合一般大眾騎乘,難度較低。
沿路採菱角的風光無限,可是有江南採菱的味道喔!!
聯想一下陸遊八十歲採菱歸的畫面《夜歸詩》:
「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八十老翁頑似鐵,三更風雨采菱歸。」
八田路騎到接近台一線路口有一小村落進入就是水圳沿線,一般人一定
走台一線過去,也可,只是,公路車多危險且汙染,我是捨去不走的。
經過第一座橋是官田溪渡槽橋,老舊堪用,好像需要補強一下,還是強行通過。
橋上俯瞰橋下養鴨人家水池的壯觀的鴨寮,有時還群鳥飛來爭食,畫面壯觀。
右側可見水槽管橫列而過,旁邊就是省公路了。
再過第二座渡子頭溪渡槽橋,橋上遠眺早前的鐵路橋墩。
沿水圳岸前進到了官田新中,走自來水廠淨水池,就是市定
古蹟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了。
這一座藍色羽翼般的橋面造型特殊,但是,自來水公司
可能因責任問題,目前是封閉中走不過去,真是太可惜了
其實,走在橋上欣賞曾文溪河岸風光真是快意非常(偷偷攀越)。
傍晚時分眺望西邊的紅色自來水管橋面,別有一番滋味。
南邊可見到的是高速公路橋。
站在這渡槽橋上,左右總共5座橋,新舊都有,曾文溪也
在此從新中轉彎到善化區,靠近紅色自來水橋下,九月初
時,河床甜根子草盛開,就是一種奇觀。
沿著水圳騎乘快意非常,沒車無阻礙少人行,一路樹蔭遮陰涼爽。
沿路行道樹有多種,第一段是麵包樹最涼爽,可惜,落葉多少整理。
一段曲折水道,可以看出是分成兩河道分流,何也??其最
主要功能是輸送灌溉、工業及民生用水,一邊用水一邊維修用。
車道與省道平行,但是在省道上方,安全多了。
來到茄拔社區,有一處顯眼的社區營造,剛好位在水圳旁空地。
看看社區營造特色,就很容易了解此地特產,甚至了解當地的風情采風。
沿岸路樹變成多彩的台灣欒樹,變色時期好亮眼。
日落時分的茄拔社區,田間正在曬胡麻,好像蒙古包似。
沿路都有休息設施,下圖是茄拔自來水工作站。
在這裡路面轉彎進入產業道路。
水圳道也分流進入善化支線。
產業道路上可見胡麻田處處,有些正開著白花,蜜蜂爭食。
產業路經過178線後再進入自行車道,車道轉東側行駛,
所以在早上時分有遮陰,比較涼爽。
車道路樹又改為綠色苦楝了,因沒有開花,就聞不到香氣。
沿路有一處黃金色的太陽麻花田,相當亮眼,害我駐足不前。
走在太陽麻的金黃時空裡,微風搖曳下,讓人感受繽紛色彩的人生。
田中還有襯著粉白色胡麻花,兩者黃白色相映成趣。
盡頭又轉入產業道路,往省道方向過去。
這一處叫北勢洲,剛好轉彎處就是小新營苗圃。
從這一出口轉到省道了,在省道馬路間劃有自行車專用道。
沿西拉雅大道,一路就少遮陰了,路樹也少,一路直通到南科車站。
這一次的自行車體驗,終於還是完成,雖然沒完成整條山水
圳綠道,至少北段路線走一遭,也知嘉南大圳的偉大工程。
好久沒騎這麼久這麼長的路線,也算一個心願,有機會再挑戰
到曾文溪口路段,看地圖好像就比較沒遮陰,難度就高了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