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酷暑的七月,常常有颱風或西南氣流掠過,台南像是三溫暖般
氣候,讓人總期待雨天來臨,解除酷熱的不舒服,而此時荷花已
進入採收期末尾,枯萎的荷葉,滿目斷梗殘枝,一旁殘荷隨風搖曳
,說是一種蕭瑟感,反倒是有種孤寂之美,不知各位看看如何呢??
七月殘荷韻有味
六月的雨荷,經過七月艷陽高照的蹂躪,就顯得褪去光彩艷麗的一身
,加上乾癟的荷葉環伺,小小紅荷就像嬌弱的女子,搖搖蕩蕩,像是
一身孤立無援樣,讓人憐惜,而風中的嬌影,依然微笑,卻秀色可餐。
殘荷紅瘦可聽雨
七月天偶而的午後陣雨,澆濕了滿塘枯荷,雖然,枯蓬殘破不堪,
躲在其下的紅荷,偶而探出頭來,一身的丰姿絕色,還是隱藏不了
,紅瘦綠肥間,依然可以感受李義山滄桑的詩詞:留得殘(枯)荷聽雨聲!
殘荷,有一身不屈的神韻、有一股淡定的模樣、也有一襲清新的柔情。
殘荷馨香為誰傳
詩仙李白感受秋荷的悽然:「碧荷生幽泉……馨香為誰傳……願托華池邊」
可是,朗朗七月天,秋色未到,一池凋零的荷,就像秋荷一般的孤寂,
其實,都是大自然的規律,無可奈何,只能將美好的願望寄託給虛幻中
的王母娘娘了。
幾枝殘荷,謝了流年,芳菲不再,也許色彩減弱不少,冷香依然,
那一份寂靜之美,看到的人應該可以感受吧!!
蕭蕭殘荷聽雨聲
一場雷雨,洗了一身塵埃,也滌盡荷塘上的華麗身影,殘荷本是一身
的滄桑,怎樣的審美觀,總是免不了世俗的眼。
而殘荷之美,全然是心境的愛戀和生命的感悟,難怪乎?李義山獨愛
”殘荷聽雨聲”,殘荷是孤寂,雨聲獨擊響,彼此產生了共鳴,這就是
一種對生命浪漫、對生命的堅持和熱度。
荷葉枯時美不美
喜歡李商隱這首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可是秋天未到,獨獨荷葉已枯,應是台灣氣候關係吧!!
乾枯的荷葉,相伴著殘荷的花漾,看似無華樸實,一身滄桑的無語對視,
孤寂是美、神韻是美,只要是靜心來感受,此情依然長在且迴盪。你呢??
殘荷枯枝猶春漾
雨後的枯葉殘荷,顯得就不是淒淒蕭蕭樣,像是雨後春筍般的活力,
努力竄出頭來,就算敗荷殘枝,依樣春色蕩然、花姿招搖,枯葉荷蓬
只是障眼裝飾用,璀璨的花蕊,任憑風吹雨打,期待獨自傲枝成長時。
一池殘荷,幾處蕭條,人看你淒涼涼,我看你果累累,紅過綠也過
,淡然的面容,才是你的英姿本色。
敗梗之中見新荷
七月已經是荷塘收割期,殘枝敗荷,狼狽不堪,偶而驚見幾枝新荷
悠然而起,就像音樂會結束後的安可曲,既精彩又震撼,嬌荷的身影
,總是讓人流連又難捨,你不覺得嗎??
新荷最是美麗動人,不開欲開、欲合又合之時,難以預料的花姿,
精彩奪目的花瓣,在光影交織下,偶而豆娘點水來攪和,似乎來了
一曲布拉姆斯的舞曲,雀躍欲試。
殘荷上的孤影
孤影對殘荷,到底是殘荷自悲傷,還是孤影笑癡離呢??
花比擬於人,殘花漸落紅顏老,像是一襲淒涼蕭索的感慨
,一池秋水,幾片殘荷,總會在有心人心中,惆悵幾許吧!!
荷花自飄零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說的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
其實,這樣的殘荷孤影,相對於現在的疫情,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若是遠處的親朋好友,依樣會有這樣的感覺,又何限於情人呢??
殘影舞盡向誰去?
一池殘荷枯萎的脈絡,像是墨韻般的畫作,無香也銷魂,雖然還未
到深秋,輕愁卻點點,此時,荷去荷從,殘荷的一襲落寞,只能
隱藏自己欣賞就好,就算枯枝殘葉,也能傲然獨立,這樣的情境
,是否很像白居易《衰荷》一詩: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干。
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衰荷是詩人自喻,無畏而有尊嚴
,是體悟人生的一種境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