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城隍廟,很多人聯想到陰間地府,而台南市臺灣府城隍廟主祀府城隍威靈公,
是全臺城隍位階神格最高,也是臺灣最早的官建城隍廟。
其實,城隍爺是地方守護神,專管陰間諸事,是陰間的「府衙」,而府城隍廟空間左右封閉
,進深又長,有股幽暗深邃的氣氛,在凡間負責勸惡揚善,在陰間掌管是非善惡,
像是現今檢察官與法官的角色。
臺灣府城隍廟位於台南市青年路上,1669年建廟於東安坊,當時稱為承天府城隍廟。
正殿掛有大算盤,是1937年由信徒陳江山所獻,左右刻聯「善惡權由人自作,
是非算定法難容」,象徵城隍爺以算盤計算世人功過,有戒惡揚善的意味。
城與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用來守護城池的神明。周朝時,天子祭祀八種神,其中第七種叫水庸
,水就是隍,而庸就是城,後來都城都建在水邊,城與水合一,成為守護城池的城隍神。
明太祖朱元璋為各地府城隍封為「威靈公」官秩二品、州城隍為「靈祐侯」、縣城隍為「顯祐伯」。
隨後雖撤去封號,但階級的稱謂封號仍沿用迄今。
今天的臺灣府城隍廟,是民國71年青年路拓寬時,前殿緊臨道路。
平面是二開間三殿兩廂房形式。前殿與正殿間有拜亭連接,中間兩側天井可採光。
大門入口檯頭仰望,就看見高懸「爾來了」的匾額三個大字,象徵城隍爺無上的權威,
也是臺灣府城三大名匾之一, 由廖雨亭題於昭和12年(公元1937年) 。
進大門後回望,又見大大型的算盤高掛在門楣上,用來算是非、昭天理,觀人棄惡為善。
前殿柱子的楹聯:做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足讓人省思。
入口處的門神,是潘麗水大師的作品。
門神為4位朝官,4位朝官分持冠、鹿、爵、牡丹,代表加官晉祿、晉爵富貴,各持如意,代表事事如意。
拜亭又稱為「四腳亭」。天井處各有一排剪黏作品,一般都是武將的事跡。
正殿是祭祀空間,因城隍神格的形像,建築無奢華的裝飾。府城隍威靈公,坐姿、
雙手拱持奏板、紙帽(早期戴銀帽,2012年改為紙帽造形)呈威武莊嚴公正的地方守護神。
駕前”文判官”,等於今日法院推事,審理案件做成判決書,手握有生死簿,
調查百姓的善功、過,警惕世人諸惡莫作。
駕前”武判官”,左手則舉鐧或錘,對惡性重大者,執以刑罰處置,赫阻世人諸惡莫作。
城隍爺下龕祀有一對虎爺哥們,腳下皆「踩財」,相傳可咬錢招財、驅邪除煞、庇佑孩童。
「福佑善良」匾額是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臺灣府知府洪毓琛所獻
「福海春臺」匾額是乾隆51年(公元1786年)福建水師提督黃士簡敬立。
「彰瘅風聲」匾額是光緒16年(公元1890年)臺南府知府方祖蔭所獻
府城隍廟二十四司神像,仿古時官制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在其下
又各分四司,總共二十四司而來,聽說,他們的頭部是可以轉動的,十分奇特。
主樑上有太極圖像,主殿上樑柱雕工精美,尤其雀替和獅座。
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是民間信仰「家堂五神」的首尊,佛教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悲心廣大
,眾生遭遇災難時,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
故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旁邊有城隍夫人與城隍老爺比肩而坐,城隍夫人晉升神祇之後,專門掌理人間事
,諸如夫妻失和、家庭雜務等之疑難雜症。
從廂房中看正殿屋頂為單脊燕尾造型,脊上綴有雙龍寶塔剪粘裝飾,
後殿則採單脊馬背式,中段以金錢花磚裝飾。
地藏王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音、文殊、普賢),深受世人敬仰。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為願,佛法說凡人過世之後,要經過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
、天上這六道輪迴,而地藏王之大願是渡盡地獄眾生,否則就不願成佛。
福德正神即民間的土地公是鄉土守護神,「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佈各地、無所不在。
土地公雖官小位卑,舉凡守護鄉里、庇佑鄉民,連看守墳墓都是祂的職責,
所以民間每逢初二、十六「做牙」祭拜土地公。
《鹿乳奉親》故事是周朝的郯子,生性孝順,父母年老有眼疾要飲鹿乳治病。
郯子披着鹿皮,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差點被獵人射殺的孝行。
《井邊會》講的是李三娘十六年前為避哥嫂毒手將兒子托人送與太原尋父,
十六年後其子承佑外出射獵,為尋白兔,井邊得會三娘的故事。
七爺八爺是城隍爺的兩大部下,因排在二位判官與四爺之後,一般稱呼他們為「七爺、八爺」
,習慣上也稱為謝將軍與范將軍,是專門替城隍爺將死後的人押解去審判,他們兩人均
戴高帽子,作惡多端的人對他們敬而遠之。
范、謝將軍執行捉拿,甘、柳將軍執行刑罰,頭上也佩戴有華麗的頭飾,手持蒲扇,及畫戟、打板等刑具。
謝爺又稱大爺(七爺)或白無常,頭戴長方帽,上寫『一見大吉』,臉畫『白底蝙蝠面』,
吐長舌,穿白袍,外手持白扇,內手拿魚枷,個子高大,通常是由高個子扮演,在陣左甘爺之後。
范爺又稱二爺(八爺)或黑無常;頭戴短方帽,臉畫『黑底潑猴面』,穿黑袍或藍袍,外持黑扇
,內手持方牌,上寫『善惡分明』,位在陣右柳爺之後。
柳爺俗稱『三角仔』,執法器與甘爺相同,其臉譜一般畫作章魚足形目。
回頭望一望山門即兩側廂房,左通、右達的廂房採燕尾脊,山門前的”憨番扛廟角”的造型很特別。
門口石獅座很新穎,應該是重修後的作品,倒是兩側門堵上的木雕很特別,
以水淹金山寺為題,最是奇特處是一個”憨番扛船隻”,不知代表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