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清境就是想讓心靈沉澱,感受高山風情,雲淡、風清,心情自然清靜。
清境地區可以看見奇萊山、能高山、廬山的美景,遠山飄渺間,雲霧瀰
漫,有如潑墨山水。
可惜這種美景現在已難見得到,沒有特意去尋找,在整個山頭幾乎
是歐風建築,遍地開發成花卉栽植,你如何取景,已是難上加難了。
還好在白雲山水的山腰處,偶然還有些角度拍到薰衣草遍地的風光
,在遠山雲影襯托下,倒是一幅純淨自然風光。
這裡夏夜繁華,華燈熠熠,天上繁星雖是耀眼,也難有觀賞的地點,
只有在清涼的夜晚,找一個清淨的庭園,享受這清境的地區的安寧。
清晨的清境雲霧,清清淡淡、遠山浮動在清雲之上,裝飾成一幅
飄逸的山水,山巔中醒目的歐風建築物矗立,看起來真相處於歐
洲山水間,極似極妙。
從這兒站立處可遠眺青青草原優美的清晨,可惜門票貴。
清境海拔1700-2100公尺,年平均氣溫16℃,極適合避暑聖地,就
因為如此,人車鼎沸,常常於停車處塞車,最讓人詬病。
青山、雲霧、碧水、建築、星空與雲彩,應該是目前清境最大的
特色。假如能捕捉到如此的美景,也不妄此行了。
清晨霞光灑落在一地的叢草中,顯得更接近自然。
山嵐緩緩瀰漫而來,與遠山雲影合而為一,形成山林原野純淨之美
,令人心曠神怡。
站立在懸空的高台上,遠眺青山,又是一種悠然的享受,但是,
一定要起的早,太晚(AM7:30後),就美景不在了。
一掃清霧瀰漫的山境,只見湛藍的天空,拱照在過度開發的清境山頭。
歐風的清境,最特殊的建築就屬都鐸式建築,它是十六世紀前半葉
風行的英國建築,大約風行於1485~1558年之間,約亨利七世、愛
德華六世在位期間,那是介於「歌德垂直式」與「帕拉迪奧式建築」
的轉型期風格,都鐸建築形體複雜起伏,保留了歌特式建築的塔樓,
但構圖中間突出,兩旁對稱,是文藝復興建築的特點。
這種建築深色外露木構架和白色的牆壁形成鮮明對比,極具民族特色。
特點為有突出的交叉骨架山牆,也有兩個或者三個磚石砌的大煙囪
,並有裝飾線腳;牆體採用磚石及抹灰等材料組合而成。
這類建築喜用凸窗,用狹長的窗扇組成,雙懸式或棱形窗也較普遍
,入口用石料砌成拱形邊框,非常特別。
這兒有許多這種具歐式風情、牆壁好像在畫格子似的木屋建築,
這些別緻的木屋襯著清境的高山草原風情,總讓人有置身歐洲的
感覺,也逐漸成為清境民宿的一大特色。
欣賞一下這兒的建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