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921地震後,有機會到霧峰看看林家宅第,可惜,幾次都在修復
階段,並不對外開放,今日有幸特定造訪霧峰林家宅第,才有機會
親睹她的容貌,真的與板橋林家花園各有千秋,風貌依舊迷人。
林家宅第是屬於三合院單護龍農村建築,比較是住家型式建築,板橋
林家花園,屬於住家兼休閒花園式建築群。
剛進入參觀時,藉由導覽人介紹(約莫1.5小時),一一可以回復到100多
年前林家人的歷史,是一段悲傷史也是輝煌史,看看建築群,一般人
感受到一定是好野人的家,但是,掛在牆上的祖先們,大概猜測出很
少超過40歲,原因只在歷史的歲月衝擊下,風風雨雨、載浮載沉,讓
林家人幸運留存下來祖先的光榮紀錄,也從建築記錄中,讓後輩的我
們,多少了解前人希望他的後代子孫如何延續怎樣的家風。
霧峰林家建築群分頂厝、下厝和萊園三部分,今日只造訪下厝建築,
因三處分開,若有機會再好好尋跡吧!!
下厝系統
草厝:是林宅最早的建築,1837年林甲寅分家之時,建茅草覆頂的三合
院居住,是林定邦、林奠國、林四吉遷居之處,有「發財厝」之稱,早
期林家神明廳也位於此處,後大部份已經改建為新式建築。
進入大花廳前門口,可見前房樑上一整排壽字,列隊而立,字型不一,
可見對後世子孫還是希望延年益壽,子孫綿延。
雕梁畫棟,可以看出修復功夫相當深厚。
大花廳:為林家宴客與看戲的空間,設有臺灣僅有的福州戲臺及觀眾席
。是林朝棟出任撫墾局長時,為了公共宴席而在1890年(光緒16年)起
開始蓋一座三落的宴會廳,1894年左右完成,當時還有專屬的子弟戲班
,大花廳是林家鼎盛時期的象徵。
進入大花廳後,一處豪華戲台矗立,雕工精良,處處充滿玄機,既是
琴棋書畫其中,又是福壽雙全其上,讓人驚覺中國人讀書人思維精密 。
戲台天頂層層而上,處處雕工精細,可見師傅如何了得。
大花廳前除大樑鼎立其中,上緣蓮花頂層層堆疊,可是花很多工夫
設計的,每一片皆是一個板子構成,數百片利用吮接而成,可見中
國人在木工上的造詣非凡。
屋頂上有八個人像於上,應該是道教中的八仙吧!!
二樓關戲臺可是為女孩家設計,既不讓拋頭露面,又能仔細觀賞戲臺中表演。
宮保第:是台灣第一個第一閩式官宅,一共十一開間五進深。1858年,
林文察(戰死漳州後,清廷下詔追贈「太子少保」)擴建宅邸時所建中
落;1883年,第一進門廳及第二進完工;1895年乙未割臺前,第四進、
第五進及門口日月池、水亭完工;1935年時,族人修改後落中庭穿心亭
時拆除第四進。
在台灣宮保第係指霧峰林家宅地下厝所擁有之宅第稱號,此係福建省
水陸提督之林文察所居住宅第的堂號,該宅第是清朝同治皇帝因林文
察為國捐軀戰死而追封,也是台灣唯一一座宮保第,此名稱在台灣已
專指為霧峰林家下厝之古蹟建築群之專屬名稱。
林家宮保第為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官府宅第,興建於1850年代,
最早是一座三合院單護龍農村建築,後於1870年-1895年經其長子林朝
棟擴建成為面寬十一開間的五落大厝,前三落兼官衙使用,主屋採穿
斗式構架,第一進及第五進屋頂採燕尾處理,第四進與第五進間採特
殊廊院及穿心亭作法,昔已倒塌或遭誤拆。1999年震毀於921大地震中
,後於2006年政府展開復建工程,2010年初完工,期間開放文史工作
者及機關團體預約參觀,直到2014年2月1日起試營運,始開放一般民
眾上網預約參觀。
宮保第內之修復,維持原有的樣子,經過科技整修,沒有以顏料重新
覆蓋,讓人感覺這座100多年前的古宅第,依樣風華依舊。
921地震中幾乎全倒塌,門前雕花散落一地,修復中能重新裝上零件,
還是一一裝上,已經全損壞者,只好重新雕塑了,已恢復以前風華。
這一處應該是停轎的房子,雖是簡單構造,卻是書畫其上,還有故事典故呢?
連李鴻章都書立於上,可見風光十足,名揚千里。
連中房都是書畫處處,可見主人非常重視讀書人品格,希望後世子孫
,文武雙全,詩書傳家。
春秋又八千,是紀念林太夫人80歲大壽匾額
中國古厝建築中,也非常重視窗櫺設計,每處窗櫺構圖不同,建材不同
,彰顯佛道儒思維對中國人影響。
二房厝:1864年至1870年間(清同治3年至9年)由林文明興建給二房族
人居住使用,是三大落五進式建築,台灣日治中期中落改建。
每半小時為一個領隊導覽,讓人好好享受這一處古宅意趣。
百年的歷史,似短非短,每處古意盎然,閒散其中,似乎走入歷史,
也讓歷史重新演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