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布魯的部落格,發現獵人住家附近多了一條古道,
剛修復好,而去年剛好有親臨「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活動,可惜,
沒能跟上去走完,只聽人說這一趟好辛苦,走了一個早上,
累得要命,最後,坐上車子回東山,休息了好幾天。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擁有150年悠久的歷史,是早期先民傳承至今
的重要宗教民俗活動,其中白河六溪香路古道即是先民每年農曆12月
23日的「送駕」回關子嶺碧雲寺;正月初十的「迎駕」回東山碧軒寺
所必經的道路
溪邊的流水混濁,應該是和關子嶺泥漿溫泉有關聯吧!!!
今天特意來一趟古道巡禮,看看這一條古道的神祕感,走走感受一下,
順便健行紓解身心一下。
入口處停車場清楚標示六溪香路古道,遠處步道又整修的很方便走,
沿著溪畔而行,皆有木棧道修築,整路平順涼爽。
不到幾分鐘(500公尺),就有一個6、70度爬坡道,需要雙手雙腳應用,
踏著木樁,手拉繩索,直上20公尺有,這是一個挑戰,難得的挑戰。
上去後,沿路左彎右轉都在樹蔭下,地面上滿是開闢的泥路落葉,
寬度不到2公尺,但走在鬆軟路上,真的輕鬆又愉快。
沿路溪流相伴,曲折地形環繞,有時還可見白堊土地形景觀。
一處繞路水管破損,噴洩而出的水流,如噴泉一般,清涼有勁。
古道沿著六重溪直上,林相豐富,蟲蟻鳥叫聲不絕於耳。
野花野草攀附於橋墩木樑上,形成一幅特殊造景。
在前方山頭看見群鷹盤旋鳴叫,約有三四隻,響徹山谷間。
哇!!!這一地崩塌,造成木樑掉落山谷間,小心行走。
林相優美,樹種繁多,看看走道兩側樹蔭,可以想像走在其中,悠然自得。
途中兩處路邊皆放了一顆石頭,似乎有石敢當的作用,作為避邪止煞用途。
這一處還有兩個石桶造景,意味著飲水思源的意境,畢竟是山泉水,
口渴想喝的話,考慮一下吧!!!!
一座橋一座橋的過,就是有一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這裡有一種樹種好特殊,就是柚木,滿地都是大大的落葉。
柚木:新葉成紅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毛茸,摸起來有毛絨絨的感覺,
成熟橢圓的葉片十分碩大,葉面粗糙且有硬毛之瘤粒。
產於緬甸及泰國原生之柚木,一根常重達7噸以上,栽植之木材要一百年後,
始可砍伐。自蜜色至褐色材質堅緻耐久,膨脹收縮,屬稀有木材。
能抗拒各類動物之侵蝕,且不會腐蝕鐵類,故適用於船艦及高級傢具,
有「萬木之王」的美譽。
香路古道則因崩塌中斷,數十年間人跡罕至,卻因此幸運的保留了
高大的柚木林,及原始古道的外貌,行走其間,古木遮天,即使日
正當中,仍然清涼無比。
通往火山碧雲寺的香路古道、通往水火同源的火路古道及七重溪溯溪
等三條溯溪登山步道,為了稱呼方便,命名為「六溪古道」。
最後一橋,留下身影,似乎這種橋是這裡的特殊造景。
過橋後就很明顯看見凝灰岩地質,路上、山坡上幾乎都是,
岩層是屬於火山岩塊。
最後一座更長的急陡坡,約有30公尺,兩手拉繩,兩腳蹬木樁,
需花點力氣才能爬得上
崖邊有一觀景台,由此遠望,山巒疊翠、美不勝收。
上了爬坡道後面的路面是水泥路,路上樹蔭不足,幾分鐘後抵出口處。
出口處和入口一樣有標示巨石,在這裡可以再一下休息,或到前方一
大片的肖楠林道走走,這一條就是現在迎佛祖進來的道路。
台灣肖楠木為台灣針葉五木之一,常綠大喬木,樹形長錐狀,樹皮紅褐色
小枝扁平且節間長。葉為扁平狀,表面光滑有光澤;鱗狀葉十字對生,
雌雄同株,毯果長橢圓形,頗異於一般裸子植物圓形的毯球,種子卵形,
有翅,肖楠發芽時有近十枚線形子葉,後再長出鱗狀本葉。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獲指定為全國重要民俗活動,十一月將授證,
然迎佛祖行經的香路古道卻已中斷約廿年,經市議員張世賢等地方人
士協調林務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等單位修復,目前以人工方式開出
部份路段,古道總長約四公里,路程約需一個半小時。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古道,終於來到終點,現今活動是另外取道新路
終於走上碧雲寺前方觀音佛像前,這時才看見有遊客,不然整條路上
冷冷清清,只見一家四口姍姍而行,偶然看見一隻大捲尾(烏秋)很不
識相,竟然停在佛祖頭頂上。
碧雲寺前方有一些朝拜人潮,似乎熱鬧多了。
牌樓上方有多年的剪黏作品,順便欣賞一下。
入口石獅來張特寫,讓各位看看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