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白河水庫,整個湖面積淤,蓄不了多少水,甚至長滿蘆葦,
見不到水面。今天目的地是白水溪教堂,剛好路過,順便來拜訪一下
久未見面的白河水庫。
一進入壩堤,哇!!好一片湖光山色,竟在整片蘆葦草叢中,現出一面水鏡
映照整個區域的山光水色,可能因水氣光線的關係,遠山竹林層疊有序。
另一側就是早前的印象,黃澄澄蘆花海波,迎風處,不像蘆花飛雪,
只能嘆息這一大片水岸失色,究竟是自然反撲還是人為不臧呢?
離開白河水庫後,直往白水溪教堂,路上過一座白水溪橋,兩側景觀不同。
右側緊鄰關子嶺溫泉區,因石灰岩地形,白水直下,故名白水溪。
左側直通白河水庫,可惜湖面淤淺,只見彎彎水道。
這一處攔砂壩,一高一低下形成幾處瀑布,這也是水鳥的天地。
一驚怵下,幾隻白鷺鷥、蒼鷺,展翅飛出。
彎過幾道小路,終於來到白水溪教堂,這一處高地聳立這一座教堂,
真是幽靜靈修的好地方。之前教堂以簡陋材料建築,後因遇地震倒塌,
在一九六六年重建現代式鋼筋磚造的新聖殿迄今。
話說白水溪教會創立於主後一八七0年,英籍宣教師甘為霖牧師於
一八七五年一月間巡視白水溪教會,店仔口(現今白河)有一位土豪
(頭目)名叫吳志高(有人稱之吳仔墻)以禮拜堂妨害其風水為藉口,
乘夜深人靜之時率其黨徒放火焚燒禮拜堂,甘牧師險遭喪命之危,
由於上帝的保守,幸由火中逃出。(認識歷史)
教堂旁一塊甘牧師遭難80週年紀念石碑,述說一段基督教在關仔嶺
播種的心路歷程。
後來牧師乘隙由凶徒背後逃出,連夜前往嘉義縣城告官,但官方
辦理不嚴,透過英領事與官方的交涉,吳志高賠款一百元,並新
建「岩前教會」和解,因此有了「火燒白水溪,起岩前來賠」之俗諺。
紀念碑前建有一個水池,內有一個陶壺,倒是少見,不知道有何意義?
殿前的牌告:修復心靈的故鄉,找回自己。似乎告訴來人,神愛世人,來吧!!
白水溪基督教堂聳立在這一處山頭,如今看來,歷史悠久,典故讓人回味。
十字架前的藍天白雲更顯得意義非凡。
另一處的山口直通白水溪社區。
用以前水塔改建的禱告洞:教會處於村莊高地,1966年葉文河牧師
牧會時,發現居民需到1公里外水源處挑水,經申請蓋座水塔,以
塑膠管引泉水,分給村民使用,現水塔不用,改建「活水禱告洞」。
有幸進入洞內觀看,好一處別有洞天之靈修地,不知道我這種非基督教徒
可以在這裡挨多久,才能感受神的存在或指引。
頭頂上鏤空,採自然光,可以看見戶外天空。
教會除了擁有最佳的靈修營地,還開發出包括3棟小木屋(大通舖)
、露營區、營火區、籃球場、觀景台等,附近還有柑橘、柳丁等農
產,提供教會弟兄姊妹來此舉辦營會,帶領人來認識老教會的好地方。
教堂上空處可以看見關子嶺上的枕頭山鐵塔。
雖然露營區建築比較簡易,但大體看來還很舒適,適合團體活動。
園區小矮人,很風趣吧!!
露營區內環境優雅還有涼亭幾座。
竹林環抱下更顯幽靜。
這一棵板根樹特別顯眼,尤其在一片綠地上。
這裡的花花草草都是教堂的傑作,整理得井然有序,變葉木很特別。
再一回眸,有138年歷史的白水溪教堂位於台南市白河水庫旁,
好山好水好風景,三面臨水庫、一面靠山,環境自然優美且寧靜。
下方幾戶人家,應該都是平埔族聚落。
藍天綠地下砌石的教堂兩處道路都歡迎教友來聆聽教義與靈修。
這一路就直下白水溪社區,屬於台南市白河區仙草里部落。
在這裡幾戶住家成群,一棟古厝作為社區照顧中心。
這裡彼此都有些姻親或血親關係,最大是潘姓,其次是沈姓。
整個白水溪庄盡為平埔族後裔吧!!!
九重葛花樹下環繞形成一處涼亭,可以做休閒聚會用的地方。
古厝前的花樹朵朵開,好漂亮耀眼喔!!啥花???
古厝簷下的裝飾品,好像鳥巢,何用???
這裡應該是平時聚會中心,星期日再到教堂去禮拜吧!!
阿婆訴說著這裡的環境與自己在這裡的歷史,讓人不由得敬佩起來。
相談之下,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的年紀,好像自己像個年輕人般。
哇!!!阿婆說自己已經85歲,真看不出歲月的痕跡喔!!
再一回頭,看看教堂來時路。
阿婆簡易古厝約莫5、60年歷史以上,她也忘了,反正一個人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