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茶山一趟,真的要繞山路蜿蜒三四十公里,真的會累啊!!!
但是,沿途風光明媚,倒不覺得辛苦,尤其走阿里山公路由龍美
進入山美至新美再到茶山,一路層層山巒,美不勝收啊!!
(這兩張是以前在山美部落前拍的照片)
今日從楠西走台3線,一路彎彎曲曲到達大埔鄉,沿湖公路可以
遠眺曾文水庫。
在大埔親水公園可以稍作休息,欣賞一下這兒的湖光山色喔!!
曾文水庫內的水上人家
走到曾文溪尾,一定會在大埔橋上感到驚訝,驚訝此橋下河谷
鬼斧神工,兩岸峭壁陡直,可見早前的河流沖刷力道多麼強勁
,在這而你可以逛逛附近的吊橋,如內葉翅吊橋、射免潭吊橋。
遠方河道上可約略看見內葉翅吊橋橫跨其上。
大埔拱橋前後兩處都有涼亭,可供休息,它位於台三線334公里處,
為大埔鄉民出入嘉義之門戶。大埔拱橋長約130公尺,距曾文溪谷
上空約七十多公尺,為伸臂式無橋墩的拱橋,與秀姑巒溪長虹橋相似。
大埔拱橋橫跨於曾文溪的上游,由橋上往下看,橋下巨石林立,
層層的溪谷猶如長江小三峽,非常壯觀;此地又是回音谷,可以
清晰的聽到自己呼喊的回音。
澐密戰道工程紀念碑寫著當年犧牲的官兵,可見當年阿兵哥的偉大。
另一側則是平靜寬廣的曾文水庫。
青雲瀑布位於往茶山部落前行步道1公里處,當地人又稱為榮華山瀑布。
早前鄒族少年要從瀑布上往下跳才算是成年,現在成了情侶
約會之處,加上水量充沛時從頂傾洩而下的水量伴隨隆隆的
水聲,當流水匯合為一時,就像似情侶們牽手瀑布底下見證
一樣,故又稱為「情人瀑布」。
青雲瀑布地質上為砂岩、頁岩,由於兩者的岩性差異,使瀑布
受蝕程度不同,故瀑布上方岩層較下方突出。青雲瀑布水量豐
沛、水潭廣闊,適合夏日遊玩戲水。
跨過曾文溪剛修建的鐵橋後(八八風災後所建),一路上坡,蜿蜒
直上1.2百公尺,由圖片可俯視整個河道,可見當初修路的難度。
茶山位於曾文溪源頭,原名叫作珈雅瑪,意為「山腰上的平原」
,是阿里山鄉最南的村落。但如果從高雄縣三民鄉,或者嘉義縣
大埔鄉上來,它卻是進入風景 區的第一站。
「珈雅瑪」和日語中的「茶山」同音,所以就改稱為「茶山」。
進入部落後一眼可見路邊的石雕創作。
目前部落因八八水災後重建,族人因旱地農作而發展出黑糖製作
,處處可見,今天剛好見到一處名為女人香農莊現場製作黑糖。
製作黑糖全是女人的工作,所以,他們以女人香農莊為名,
希望這些黑糖能為這個部落打響名號,也為他們爭取到就
業的機會。
社區發展協會後方也有人製作黑糖,方法幾乎一樣,
煮過多次的糖漿,經過最後一次倒入容器內,攪拌冷卻,
慢慢結塊,最後還要切割後放入烤箱中,慢慢結塊。
多次慢慢攪和讓它快速冷卻。
以自製的切割器在未凝固前的糖漿中切割。
以最原始的種植,不噴灑農藥,再取之為有機黑糖。
前方就是原料區---甘蔗園。
參加社區活動的小朋友發射竹砲的現場。
原先大家踴躍報名,當第一聲砲響後,太大聲了,
小朋友就跑得遠遠了,最後還是由大人出馬。
還有當地人帶動唱兼舞蹈,大家跳得不亦樂乎。
以下都是當地的特殊建築物,有的應該是民宿類型吧!!
茶山村人口不多,僅四百多人(其中鄒族佔60%,布農族30%,
漢人10%),但涼亭卻將近一百餘座,形成獨特的茶山涼亭文化。
好特殊的石雕作品,讓你無法一手掌握。
進入部落有遇見人請說一聲Aveoveoyu─鄒語的「我心喜悅」
,表達心裡的感謝。
當地人的烤肉,大家分享。
部落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