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秋高氣爽,除芒花飛雪外,在烏山頭水庫下,處處可以
看見菱田片片,一大早,阿公阿嬤忙著採收,趁天未亮不熱,
趕快撩了去,穿個青蛙裝或全副武裝(包個密不通風狀),拿著
大水盆,一顆顆的採,這個就是採菱風光啊!!
這是幾年前六甲國中網際網界博覽會作品,欣賞一下
菱漓盡雉---官田菱角(六甲國中2011年網際網界博覽會全國第二名)
官田農民將菱角與水稻輪種,利用水稻休耕期,種植菱角,
能使因葉子腐爛、水質酸化而產生腐質物的土壤有喘息休息的機會。
每到菱角盛產期,在官田六甲附近處處可見帶著斗笠的農民,
在菱田裡忙著採紅菱的田園景象。以往大家對於採菱印象,
莫過於搭菱舟採菱,不過現在採菱角,大都是穿著青蛙裝的
農民彎腰在水裡,將採到的菱角放進大水盆,當一定量時再
到岸上分裝到袋子中,一趟下來是相當辛苦的工作。
將採收的菱角葉片翻離水面,檢查看看埋在葉面下的菱角是否已經成熟,
ㄧ株菱盤(能從水面下撈出此一大串菱角葉,即是一株菱盤)大致
會長出數十顆菱角,那如何知道哪顆菱角可以採收呢?這就要靠經驗啦!
像這樣相約兩船採菱角已少見到,一來有伴聊天,二來避免日照。
年老的人已經沒辦法工作,只能在岸邊看看或回憶,或者幫忙
處理雜事,像點心的準備或菱角裝袋。
菱角船的移動並不像網路說的用手滑動,而是利用一根木棍
或鉛管,推的船身前進,因為水深不及膝,很容易滑動。
另一種菱角品種,比較早播種及收成,所以,現在收尾看有多少菱角可賣。
種植菱角與採收菱角真是辛苦的工作,現代年輕人不想做,只有
老年人本著勤奮的個性,不得不為之,以一分田地種植水稻,一
期收成不到2萬元,種植菱角,約可6、7萬元左右,通常,農民為
土地利用達最大效益,會以水稻與菱角或蓮子輪種。
菱角船划過的地方,自然形成渠道一條。
菱角,又稱「水中落花生」。目前菱角種植的品種產量,以兩個
角刺的大角菱和大肚菱為大宗(兩角菱),還有少許產量帶有四個
角刺的鬼菱(四角菱)。菱角喜歡高溫多濕氣候和水深15~60公分
的土壤環境。台南官田菱角種植,大約在每年5、6月開始栽種
(以兩角菱為主),經過100天成長期約10月即可進行收成。
這一帶是柳營果毅後村落的菱田,他的水源來自烏山頭水庫。
現在能夠看到坐船採菱角的景象,比較少見,當然也是要看地方性,
水淺的菱田,直接穿青蛙裝下水採,水深菱田,只有坐船再搭個大傘,
避免長期日照,這種景象似乎比較優雅。
真的看不到年輕人工作,幾乎是阿公阿嬤級的人,拚個老命採菱角。
唉! 唉! 唉!
採菱人通常會準備一個大鋁盆,身著簡便上衣,因直接走進菱角水田,
所以腳穿有點厚度的長褲及 塑膠雨鞋, 以免腿部會被水田下的菱角戳傷,
因徒手採收菱角,手必須穿戴工作手套,以防被菱角刺傷。
採菱當下,白鷺鷥配置在後場,一幅好風景。
菱角倒入鏤空的大籃子內,可以把多餘的水濾出,也方便載運。
以下是位於烏山頭水庫下菱角采風,假日期間,這裡就是好風景。
來自烏山頭水庫的水源,含豐富的礦物質,造就了官田菱角的
優良品質。活水種植的菱角,表皮偏古銅色,死水種出的菱角
表皮為黑色,是辨識菱角好吃與否的最簡單方法。
菱角為浮水植物,羽狀葉子在水中吸取養分,水面上行光合作用,
開出白色小花後,利用風媒授粉,成熟菱角會自動脫離母株掉落水中。
未成熟的菱角表皮有絨毛,不能用手捏碰,如果絨毛被觸碰掉
落後放回水中,水中的微生物會使未成熟的菱角爛掉。
在官田葫蘆埤附近,蜿蜒的走道,形成一窪窪的菱田,
聽說這裡是最早原產地,這裡種植菱角面積,廣達3、400公頃。。
官田菱角大約9月中旬開始盛產,10月底品質最佳,產期約到12月。
菱農說,當東北季風剛開始,就是菱角最好吃的時候。
菱角和水稻一樣需要施肥與病蟲害防治,不論是氮肥、尿素或
石灰淨化水質,都需要人工,所以,這類工作還真費時費力啊!!!
官田東庄、西庄一帶,處處可以看見農家剝菱角、煮菱角,多少賺一筆。
由烏山頭往省道台1線走,往官田方向行駛,沿路也可以看見菱田,
和許多賣菱角的攤販,販售熱騰騰的蒸氣水煮菱角。
烏山頭水庫下的嘉南大圳沿岸,包含官田、六甲、柳營一帶,處處
可見菱角田,想要享受菱角大餐,不妨走走踏青,順便體驗下水採菱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