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神山正式進入霧台部落,除了霧台行政區外,踏進霧台街上,
處處可以見到百步蛇圖騰,對魯凱族人而言這是一種祖靈的象徵,
據傳魯凱族是百步蛇的後裔,對祖先懷抱著崇敬意謂。
從這個魯凱族人手牽手的牆壁間走道上去,就是霧台國小,
這個區域看不到風景區的包裝形式,保持魯凱族的自然原貌,
從壁飾浮雕、窗緣木雕、沿路扶手石雕,幾乎都是代表著魯凱精神。
剛好聖誕節接近,連社區廣場都開始裝飾,讓耶誕節更是熱鬧些。
看看這兩棟建築,別具魯凱族精神象徵,男人頭飾、百步蛇都是特色之一。
這裡是魯凱族文物館,旁邊就是霧台國小,文物館進入須
清潔費,霧台國小平日不開放,希望遊客不打擾教學。
文物館旁的路邊裝飾是魯凱族的壺罐,壺罐上是百步蛇圖樣。
魯凱族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從陶壺中生下來的,視陶壺為「神壺」,
也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霧台國小牌樓盡是魯凱精神,兩邊一男一女,頭飾與服裝
表現出魯凱的驕傲,百步蛇更是代表著其後裔的敬畏。
魯凱文物館外觀為在地藝術家杜再福先生設計,再由杜再福與
父親杜巴男先生協力完成外部裝飾,圍牆以魯凱族傳統舞蹈作為主題。
內部展示魯凱族婦女珍藏的琉璃珠,守護神百步蛇圖形貼於建築前,
讓這裡變成來訪霧台的必到之地。
圍牆裝飾族人生活情況,打獵、合唱、傳統舞蹈、勇士、美女…等,
是一般學校看不見的校園裝置藝術。
連教學大樓都有百合花圖樣,魯凱族就以百合花為族花,
象徵責任、榮譽,不論男女都以配戴百合花為榮。
沿學校旁走道,每一戶人家,不論民宿與否?其建築都具有魯凱族特色。
像這樣用板頁岩堆疊出的圍牆或房屋,是這裡特色。
石板屋是這裡的特色,除樑柱、房簷使用木材外,其他是用石板搭建。
這裡的圍牆上,幾乎是用石板雕刻,木造雕刻,或利用到
漂流木設計,就是把住屋環境設計成擁有豐富魯凱族的精神,
遊歷此地,只用眼睛來觀察,自然而然可以了解其文化。
走過文物館旁的小徑,右邊看見一棟建築物相當特別,好似歐洲
城堡矗立在山頭間,前方石牌還有老鷹飛揚的石雕像,可見,
這裡可說是黑鳶(老鷹)的故鄉,秋天的午後常有黑鳶在此盤旋,
所以,在魯凱族裡的圖示裡,老鷹也是一種地標。
這座象徵魯凱風情的美麗大教堂目前是霧台的代表性建築物。
這座石砌的教堂名為「霧台基督長老教會」,教堂的正上方是
一個大型的十字架,兩側屋簷各站立著一名吹著號角的天使,
左側是一尊魯凱勇士的雕塑,在叢山峻嶺中更顯教堂的莊嚴宏偉。
教堂的柱子和臺階,是用一塊塊巨大的石塊堆積而砌成,
巨大的石塊經切割整平後,再層層疊放到適當的位置而建造形成。
走上二樓就是一排的魯凱勇士一起拉拔的木彫像,神采奕奕,
讓人感受到魯凱精神第一就是團結再團結,把整個精神融入
教堂中,真是別出心裁,意義非凡。
這座新建的教堂集合了塑造、雕刻、美工、編織等才華的魯凱族
人們共同來完成,讓做禮拜聚會時,感受神恩的洗滌化為喜樂。
離開教堂走入社區,每一棟都是魯凱族人特色建築,沒有高樓別墅。
以下這間是頭目的家,門口還有勇士獵人雕像。
這一間應該是霧台這裡較有名的民宿,外觀獨具魯凱圖樣,
連窗緣間都掛滿山豬頭顱,可見主人也是獵人勇士吧。
民宿前的花草開的紅艷美麗,留張像吧!!
一轉頭間,又遙望著這一棟長老教會,獨立高聳。
這家應該是部落中享有美譽的獵人-龍尺武的家,是狩獵達人。
聽說他獵過的山豬數量高達二千多隻以上,但2008年龍尺武在
一次上山補獵的過程中卻不慎跌落山谷,成為部落的一大損失!
門前貼有豹、鹿、野豬浮雕,真是別樣。連活生生的山豬頭都展示。
其他住家或民宿,牆壁間還是魯凱圖樣,獵人是最常見圖樣。
每年八月舉行的傳統祭禮—豐年祭,盛大的歌舞、鞦韆大賽、
拋物比賽、晚會等,表現魯凱族熱情豪放的民族個性。
來霧台,千萬不可錯過步步驚奇的岩板巷,以石板為底,陶壺
為指引標記的岩板巷。途中可以一一觀看到獨具特色的石板屋。
板岩堆疊的牆壁間還可以長出植物來,生命力還真強韌。
一位坐臥路邊的魯凱老婦人,一筆一畫畫出魯凱色彩,讓人敬佩其精神。
石版屋的模樣清晰可見。
這是另一座下霧台的教會,比較上沒有其他特色。
從高處往下看,一條路(台24線)劃過霧台街道兩側,
下一張是上霧台,在下一張為下霧台。
似乎各有其地位不同區別吧!!(外人看來)
看完霧台特色建築後,再直走台24線,終於到了盡頭。
眼前看過去,一片崩塌地,連綿數百公尺,有如巨人壓頂般,危險歷歷。
這是一條再直通阿禮部落的道路,因八八水災後,一直修建不停,
只好在此地做個終點記號,讓遊客不在前進,因為危險崩塌隨時發生。
不曉得是看完幾座教堂後,向上帝借了膽,竟然在猶豫幾十分鐘後,
還開車過去,途中路上顛簸搖晃,還要看看左側落石,真是膽戰心驚啊!!
這就是怵目驚心的阿禮大崩壁,想來嘗試膽量的,試試徒走這一段路。
蜿蜒在屏東山區的台24線,是新南橫的預定線,雖然已解編,
但是還帶有她神秘的色彩,終於,阿禮部落在眼前。
一下車還以為到了,其實只到門口,離阿禮部落還至少3、4公里有。
下車走一段路欣賞著名的阿禮櫻花道,可惜花沒開,遠處楓黃一樹,
沒紅,至少走走路呼吸這難得的新鮮空氣。
來了過了真幸運,回程又要再走這阿禮大崩壁,又必須緊繃神經一次。
這裡的岩層是板岩、頁岩的再風化,你一定不相信,
岩層薄成紙張般的樣,脆弱薄片,一撥即開。
雲霧間的崩壁,既恐怖又危險。
最後讓你認識一下三地門的排灣族、霧台的魯凱族特徵吧!!
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組織極為相似,但至少有下列幾點的差異性:
●魯凱族沒有排灣族盛行的五年祭。
●魯凱族為父系社會,長男繼承家產。排灣族為雙系社會由長嗣繼承。
魯凱族是重男輕女的社會,排灣族則是兩性平等的社會。
●排灣族的貴族權勢集中,且有擴大的企圖心。魯凱族的貴族權力
分與直、旁系的親屬而逐漸削弱。
●魯凱族的喪葬以一人一墓為主,排灣族則是一家一墓。
●魯凱族為側身葬,排灣族為屈肢葬。
魯凱族的另一個標誌是百合花的配戴,排灣族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