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大橋上的荖濃溪有幾處曲流,
其右岸剛好為曲流外灣之攻擊侵蝕坡,
且屬礫岩、板岩、石英岩分布,岩性不一致,
岩塊破碎、擠壓崩落。
所以,在88水災時,整座橋被沖毀流失,
如今,重建新橋,考量將橋梁安全係數放大、
材料強度提高、多重橋墩防護及橋基加深並
打入深岩盤等納入,大幅提升新橋的耐災能力。
新發聚落於88水災時共有4處崩坍,
造成6人喪生,觀察地點剛好在新發村活動中心,
此地為較大河階台地上,且台地為曲流內彎曲,
不易受到侵蝕
再近一點
直接靠過去觀察
哇!!!崩坍區有這麼大,
難怪土石崩落有如萬馬奔騰,一洩千里。
整棟房子沒全部掩埋已屬慶幸,但是,
後方這一大片崩坍區,沒有洩完,
恐怕還會有災情發生,前方圍堵柵欄,
雖留有地下水通孔,可惜,
通孔未處理過(以網子包覆玻璃),
水洩無處,依然會崩落。
此處斷層帶岩體破碎,為薄層泥質岩體與頁岩薄層互層,
一眼看去,皆為鉛筆屑狀硬頁岩,還可看見斷層泥,
色澤深、裂面平滑,手指擦揉很細膩,是斷層重要證據。
新發大橋位於六龜鄉台27線,橫跨荖濃溪,
連接六龜鄉新發村與荖濃村,去年八八水災受創斷橋。
中鋼協助重建1座堅固安全、造型優美,
聽說造價新台幣5億元以上的新發大橋,
捐贈給公路總局。
新發大橋以原地重建為原則,整體工程總長度為712公尺 ,
橋體長度為465公尺 ,引道長度為247公尺 ,
橋面寬度為12公尺 。位於台27線省道3K+480公尺 處,
是六龜與南橫公路之連接要道。
完成空照圖
橋樑設計為求考慮最佳設計及最短工期,
主橋樑採用雙跨度桁架式港鋼結構橋設計,
主橋長度300公尺,設計跨度為150公尺,
在河道寬度達190公尺的荖濃溪河面為免於
河道淤積及土石流或漂流木之撞擊影響,
將僅有一支直徑7公尺外覆鋼板的圓型鋼筋
混凝土橋墩,且橋墩基礎之沉箱則為直徑10公尺
並深入地底岩盤深度達22公尺。
新發大橋附近岩塊破碎,岩性不一致,
必須在崩落處設防崩牆,防止崩落土石再次冲下河床,
造成橋樑傷害,只是在工程上,
有關單位應加強其防護性,
不要在災害發生後再標出工程再圍標,
那可是台灣之害了。
硬頁岩
特徵:j硬頁岩是由頁岩變質而成。
k鬆軟的頁岩因應力擠壓產生「變硬作用」。
l硬頁岩是變質程度最輕微的變質岩。
m硬頁岩的顏色為深黑色。
n顆粒極細,小於0.004mm。
礦物以黏土為主,石英次之。
岩石表面有零星分布的雲母。
岩石邊緣與邊角堅硬而鋒利。
硬而易脆,崩解成獨特的「鉛筆狀風化」。
隨板塊撞擊程度的增加,
以泥巴為例,其變質順序列依次為:
沉積岩 |
輕度變質 |
中度變質 |
重度變質 |
頁岩 |
硬頁岩 |
板岩→千枚岩 |
片岩→片麻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