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岸山脈山海間的這一條玉長公路後,就進入太平洋腹地了,
突然間會被這一片大海感動,原因無他,藍藍的天與海只是一線間
,偶而的白浪,劃開天與海的界線,漂泊期間是一艘艘的漁船,
從遠而近,由近而遠,都是一張張彩色的油畫,讓人看了心曠神怡。
望著淡妝的山嵐與純藍的海天一色間,似乎這一片的山海天總是詩意無盡。
這裡就是台東長濱鄉寧埔村的岬角----烏石鼻
烏石鼻這裡為全台灣面積最大的柱狀火山成岩體,柱狀火山岩體
由黑色安山岩構成,以約200公尺的寬度向西南方延伸,暗示著曾
為火山噴出口的位置,現在是釣魚客的天堂。
這個奇怪的岩石,鼎立在這片珊瑚礁岩層中,應該就是傳說中
的石雨傘,記得20幾年前這裡有五、六隻石雨傘,如今數十年
浪濤洶湧下,只倖然留下這一支石雨傘,真是幸運的讓我們有
眼福再見到。
石雨傘上下的岩石質地不同,上方屬較堅硬的珊瑚礁岩,下方則
為稍弱的礫岩,經長年侵蝕結果,變成下面細、上面粗的模樣。
這裡是海釣的天堂,看看這些海釣客模樣,想像這裡漁獲量應該不少。
這裡的岩石堅硬,是砂頁岩及珊瑚間岩交互岩塊,被海浪侵蝕成
一個個的壺穴,海水衝上浪時,壺穴就充滿海水,不時還可以看
見小魚及螃蟹。
聽聽海浪聲衝擊,順便欣賞海釣客的執著,一幅海景自然生氣多了。
沿著花東海岸線南行,過成功後來到東河就是在東河橋停留
看看舊東河橋和新東河橋的不同。
在舊東河橋上可以欣賞大理石岩堆積在整個河床上,也算是奇觀吧!!
舊橋已經不使用,只裝飾給觀光客欣賞河岸風光。
在這大理石岩塊當中,以前還看過當地人撐竹筏遊蕩在這河谷間。
在轉進台23線至登仙峽與泰源村之間的峽谷,就是有世外桃源
之稱的泰源幽谷,幽谷貫穿海岸山脈,兩岸峭壁險峻,美景天成。
新橋上有好多遊客停留,幾乎都是在給猴子看,丟食物餵養
好吃懶惰的猴子群,讓這群猴子失去警覺性和野性,實在
應該要檢討一下了。
再往南走到另一處海岸邊,這裡可以欣賞到整個都蘭山的美景,
在暈染的雲霧中,海岸山脈飄渺間呈現,這裡還有可看到一連棟
的建築物,就是有名的美麗灣渡假村,現在因環評關係停頓中。
飄渺間的海岸,總是充滿著幻想與詩意。
海浪似乎是這些珊瑚礁岩的最佳雕刻手,無數次的衝擊雕出最美麗的花樣。
海浪動與靜之間交織的交響樂,是一曲千百年的樂章。
離開海岸邊,走入加路蘭停車場,好大一片休息區,沿著整個
海岸線,建構綠地一片,還交織著或多或少的地上藝術品,
可能是當代藝術家或當地原住民作品,琳瑯滿目。
加路蘭,它是東河鄉的阿美族部落,阿美族語稱為「kararuan」,
意指洗頭髮地方,因附近小溪富含礦物質,洗髮後潤濕亮麗得名。
加路蘭遊憩區原本為空軍建設志航基地時的廢棄土置放場所,
經東管處數次以生態工法整建後,新增停車場、觀景台及
裝置藝術,整理成一個富有風情的遊憩區域與休息站。
加路蘭遊憩區也是手創市場的新據點,一群東海岸藝術創作
愛好者聚集在這裡,分享他們的夢想與生活,展售他們的創意。
這一處像鐵達尼號船首,可惜又封閉了不能進入。
這裡不用門票不用停車費,看海很自然,吹風最自在,無邊
無際的大海,浪滔不絕的海濤聲,可以無邊想像和追逐夢境。
這裡就在小野柳旁邊,離台東市很近,沒有繁忙事,吹吹海風
及聽聽浪濤聲是很自然事,可以的話,拍幾張海浪相片留紀念。
離開台東海岸,想再見又是一年後的事,每年來每年去,記憶中
台東是第二個故鄉,也是夢中的幻境,幻境總是很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