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坐地鐵來到四條下車,跟著人群走到一條好長的市場,我難得
來到市場,看到的是整齊亮麗的街道,天氣冷人群還是多,每家店面
各有特色,賣的東西都有標示出產地,以示負責,主要街面無車來往
真是個乾淨潔亮的購物天堂。
這裡來往的人膚色臉孔不易分別出哪國籍, 除日本遊客外,不時聽到的
是大陸腔、廣東腔、韓國腔,當然,最熟悉的還是台灣腔,一時遇到故
鄉人倍感親切,買起東西來竟有相似感,絕不手軟。
看看這些店面,似乎是高檔餐廳, 踏入瞧瞧,還是可以很平價。
錦市場的盡頭有一處想像神社,吸引好多遊客照訪,原來是錦天滿宮
到底供俸何方神聖?原來菅原道真此人命運和中國屈原相同,死後享盛名。
菅原道真是平安時代博學多聞的學者,受到天皇重用晉升為右大臣、但在左大臣
藤原時平的讒言下,被貶到九州抑鬱以終。菅原道真死後,京都陸續出現異相,
先是天皇的皇子病死,後來皇宮更遭遇雷擊。朝廷對此相當驚恐認為是怨靈作祟,
於是赦免道真罪名並追贈官位。因害怕雷神是道真的怨靈,在京都北野興建天滿宮。
在日本的寺廟,好多都是收費參觀的,這所錦天滿宮倒是不收費
腹地不大,但是裝飾物很多,原來是好多學子掛上期待字條,保佑
金榜題名或步步高升,這類情況就同台灣的文昌廟般。
金牛的意義我就不懂了? 可能需要高手解說了。
類似許願池般, 讓遊客或學子在此許願,期許中榜或遷升。
這種拱狀結構廟宇屋頂,真是日本特有特色,不論大廟小廟皆然。
走出錦市場, 坐公車、走路都好,可以直走到祉園附近,因為來前
沒做功課,意外走入相當有名的一條路--花見小路,只因為其特殊建築
這條石板路上的古老木造建築,特殊黑色格子窗櫺,二樓是竹簾遮蔽
,一整排很有日本風味,特別的是房子中還長出一棵綠意盎然的黑松樹
造型奇特,且很融入整個環境建築中,有如江南庭園般的和諧。
花見小路位於京都繁華區的「祇園」,網路上說大家都是衝著有藝妓的
「花街」而來,可惜當天沒見到,只是遊客絡繹不絕,還有汽車行駛中。
這裡有很多茶屋、料亭、酒吧,還有劇場,雖然翻修過很新的樣子,
散步在路上有味道,尤其是這種有歷史的建物,拍照起來挺有意思的。
走到花見小路盡頭發現一棟百年建仁寺,寺中建築與老松相映成趣。
上圖是建仁寺本坊,下圖是法堂。從花見小路擁擠的人群中進入建仁寺
彷彿進入時光隧道般,一下子見不到幾個人,一股寧靜氣氛似乎很有禪意
假如能夠在這裡好好靜坐,一定可以參出寂與靜的心靈感受吧!!
屬臨濟宗建仁寺派大本山。山號「東山」。本尊釋迦如來、開基
(創立者)為源賴家、初代住持為榮西,在京都五山中位居第三位。
在網路上查知,建仁寺最被為人稱讚的莫過於參觀風雷神的圖樣及
富有簡單與精緻的禪宗花園和枯石木花園,可惜,當日太晚了,
沒有付500日幣,可就沒得看,只能好好以各種角度去欣賞他的建築美。
連這一棟標示寫著浴室,我看也太豪華了,日本僧人有這麼享受嗎?懷疑?
這一棟望闕樓,真有中國古老建築味道,網路上有說是中國僧人來建的,
順便帶來各式茶葉,難怪,和中國的黃鶴樓、鸛鵲樓、岳陽樓極為相似
此地無人時觀看之下,頗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之感
下圖這一棟主建築是本殿, 當下無緣參觀真是可惜,只好紀錄在旁
的老松與古樓,不論哪個角度,都可以表現出古樓的歷史性。
另外同屬於建仁寺派的五重塔,又名叫八坂塔,是八坂家族所建故名之
在路上遇見幾位美麗姑娘,是否為日本人,忘了,只因為很親切讓我留影
,順便照照倩影留念,也算此趟日本行另一個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