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地地形在台灣南部處處可見,尤其高雄、台南交界處,以田寮
、內門、龍崎、南化這裡最為發達。
上圖前面的紫白花,正是目前盛開的苦楝花,漫山遍野很亮眼喔!!
台南龍崎鄉牛埔村,以前有「雁門煙雨」盛名,可能因為霧氣瀰漫
,朦朧景色讓人感到深邃優雅之情吧!!
最近山中竹林變色,讓原本翠綠竹林變的紅黃參差的彩色山林,美不勝收。
走進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在山谷中看見的是寸草不生
形成光禿禿的泥岩惡地,交錯排列於高低起伏的丘陵與溪谷,
造就了獨特的月世界風貌,讓人不得不讚嘆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路兩旁種植少見的檸檬桉,此樹根會分泌有毒物質,抑制鄰近
植物生長,葉子可製精油,樹幹筆直光滑,連猴子都爬不了,
又名<猴不爬>,是造船材料,也是紙漿原料。
此地青灰岩山脈縱橫,寸草難生,造就出如同月球表面般貧瘠月世界。
本集水區獲選為82年生態工法博覽會之現場觀摩示範區,並成立
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截一段佳句:想念
這樣的想念
是
一座孤寂的冷山
一路荒涼和心傷
卻
注定要用一生的時間攀爬
在園區內的牛車及古農具處處陳列可見,主要展示牛埔地區生命
力的來源,當然,現在想在這裡看見一隻真正水牛,可能也看不
見了,只因為社會型態變遷太大,淘汰了這些原始獸力。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自民國87年起,以生態工法進行土壩及土堤
的設置、裸露坡面植生等水土保持工作,加上龍崎鄉公所配合
在集水區內設置步道及涼亭等休閒設施,將原本宛如月球表面
的荒涼景象,轉化成為生機盎然的綠洲,吸引野生動植物棲息。
去年來時,這裡的步道有些坍毀,如今重新改造,已經變得十分
安全穩固,沒有之前的泥岩山脈陵線步道,讓人如臨深淵之感,
道路兩邊有很棒的教學實體範本,告知植物特性與用途。
遍地黃花讓這裡荒涼孤寂的世界變得多彩多樣。
這種花名是啥?知道的前輩請告知。
沿著環湖步道走,最顯眼的還是那一排排光凸凸的惡地山脈。
一座涼亭坐臥其中,顯得亮眼多了,也點綴這裡的虛無。
夢幻湖中的涼亭是這裡的必經地,湖水與亭中圍牆平齊,水一
高過圍牆就宣洩入它的引道而排出,長年水面平整,讓這裡湖
光山色依舊亮麗。
亭中有位藝術家創作,畫出這裡的美景和詩詞。
清澈的湖面蕩漾出的漣漪波紋,美化這樣的山景,是否有種虛無感。
此景號稱文昌筆,特殊的造型,凸顯這裡的地理環境,也因此
讓這裡270位住民,造就6位校長,20幾位老師,真是人文匯集地。
悠然的步道,綠意滿佈山與湖之間,像是自然的畫家,輕輕
揮灑出這片景緻盎然的桃源畫卷,讓人陶然忘我在此。
這裡是有名的林仙化老師說四句聯的地方,有竹編與彩繪創作,
鄉土藝術表現的淋漓盡致。
後方高聳樹林是檸檬桉。
這一棟建築物是已經難得看見的竹拱仔厝。
欣賞這裡特有的雄偉泥岩山勢外,裸露的峭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野花野草處處見,雖是微小,都是大地的自然傑作。
大花紫薇也來湊一腳,可惜這幾張是去年夏天的作品,秀一秀而已。
這裡牛埔地區接近關廟,也是關廟麵的產地,大片的空地留作曬麵
場地,一盤盤麵條,展開來接受陽光的滋潤,難怪麵條裡有溫暖。
偶然的機會走到一間古厝,好奇之下湊巧和主人聊了聊些
古厝的歷史,這間應該有40~50年歷史,在現今潮流衝擊下
,也算是古蹟了,何況還住有幾口人家,聊起天來,才知道
,原來主人是那幾位校長之一,目前已退休了,閒賦在古厝
中,悠遊在故鄉的山林,真是讓人羨慕。
小孩十分青澀地看見外人來訪,穿梭在古厝中。
看這個堂號--頴川,在客家人中鍾姓、陳姓、賴姓屬之,聊訪
之下,原來是陳校長古厝,有眼不識泰山。
古厝中一引我注意的地方就是磚柱下的空缺處,知道為什麼會
有空位呢??原來早前蓋房子時,為留下以後要再蓋兩側伸手廂
房用,就可以直接用磚塊穿疊而建,不用打掉牆柱重蓋,可惜
,往後用不到就沒蓋了。
這種磚造古厝在早前大概只比竹拱仔厝好一點,好像也沒有
鋼筋水泥來補強,造型及彩繪成為它的特色。
古樸的古厝模樣,還可以看見粗麻竹加構在屋頂下方處。
其實,最引我注意的就是屋頂上方那三的通風口,我一看就知
道是造咖(廚房)的通風口,但就不知為什麼有三個??意義何在??
聽陳校長解說,原來是早前人煮飯分三灶,一煮飯,二煮菜,
三煮豬食用,當然這裡有分大小灶,這才讓我回憶小時候古厝
中生活的情景,真是受益良多啊!!
古厝中任一角度都有小時候的印象,屋頂尤其印象深,不外乎
常爬上屋頂撿棒球,不小心還踩壞瓦片被罵,真是時光飛梭如箭。
前庭好多盆栽樹種,都是陳校長苦心栽培的,有些樹齡蠻長的
,陪伴陳校長半世紀有,感情特別濃厚。
看看庭園整理得相當漂亮,聊訪讓今日收穫特別多,心情自然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