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嘉義頂石棹步道群」,有五條步道,分別是【霧之道】 → 長有800公尺
【茶之道】→ 長1030公尺【雲之道】→ 長670公尺【霞之道】→ 長250公尺
【櫻之道】→ 長130公尺,似乎一般人都一次挑戰成功還做紀錄,我呢??
拜咖獵人我,就是喜歡半日遊蹤,隨意走走。
來頂石棹大概會在【石棹資訊站】停留,這裡提供休息、購物與上廁所的地方,
還是【櫻之道】的入口處,今日就以【霞之道】環狀走一圈,感受山林的滋潤吧!!
資訊站前這一片茶園和銀杏林,大概先會打動遊客的心情,在這裡先拍幾張照吧!!
台灣的銀杏林幾乎都是點綴在茶園之中,也不知有何用意??
似乎也讓茶園多了色彩,至於其他商業用途,可能要問問茶農了。
網路先查一下銀杏的功效,真不知茶農他們有受益嗎??
1. 預防或改善失智症
2.提升記憶及專注力(針對健康狀態良好者)
3.外周動脈疾病: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4.高山症(mountain sickness)
5.預防或改善與中風
6.改善遲發性運動障礙
銀杏葉是最銀杏樹最具醫療價值的部位,其萃取物含有豐富的萜類化合物、
類黃酮和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血管擴張和血小板抑制等效果,
在近百年來被廣泛用於改善血液循環障礙、耳鳴、眩暈和認知退化等問題
迷霧陣陣襲來,讓霞之道更是撲朔迷離,霞之道入口就在雅筑居民宿對面,
目前還有竹編藝術造型入口,相當有創意的社區改造,回程時在每一入口
都有這樣的設計,真是好貼心的維護者。
從這一頂大斗笠上去,沿路都是木階梯,在竹林清風搖曳下,
走在其間感受竹林的風聲,也享受竹林的優美景色。
像這樣輕鬆走在竹林步道中,數百階階梯有何懼怕,還怕一下子走過,
沒能享受其間的悠然,如同蘇東坡言:<行歌白雲嶺,坐詠修竹林。
風輕花自落,日薄山半陰。>
走出竹林階梯後,一片豁然開朗的茶園歷歷在眼前,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覺,長長的階梯蛇龍像是另一種挑戰,無遮陰卻是在秋季裡特別涼爽。
回頭一望,似海般的翠綠竹林和茶園,真讓我獨飲整座山林的清風。
轉彎處,出口在眼前,忘了之前的爬坡階梯,心情自然輕鬆多了。
茶園是這裡的特色,一時間懷疑怎麼是【霞之道】??不是【茶之道】??
上了焙仔桶林道一路輕鬆走,沿路都是民宿,似乎能住這裡一晚是種享受喔!!
下圖白色建築是山水清暉民宿。
沒多久又看到這一間別有特色民宿—淵明居。
再往上走,迷霧散去出現藍藍的天空,茶園更是出色多了。
野牡丹不惶多讓,開得如癡如醉,讓人不由得駐足不前。
又是另一間特別民宿,聳立於茶園間,近觀曰:禾園觀霧民宿。
遠觀後面的駁崁杉林,在迷霧散去後,藍天下顯得生氣蓬勃。
來到片綠的茶園,似乎伸伸懶腰,呼嘯一聲,把整日的煩憂拋棄,真爽。
另一處的茶園,高高隆起的杉樹林,在雲影交織下顯得雄偉多了。
跟著焙仔桶林道直直下,來到茂馨製茶所一處,嫩綠茶樹剛出芽,
應該是冬茶快採收期了,一片的茶園景觀視覺就是美得無暇,還飄著淡淡茶香。
路邊的萬壽菊開著正香更美麗,讓各家民宿加點分數。
往茶之道方向的茶園,在後山一片的修竹林裝飾下,更是顯得翠綠新鮮。
來到赫赫有名的琉璃光雲海的頂石棹拍攝地點,一排排相機都已經站立好,
等著時機一到,晚上時分就會出現琉璃光啊!!可惜,獵人還趕路回家去,
只有先拍拍這一片的傍晚霞光了。
傍晚時分,天空出現兩個分界,一面薰紅霞光,另一面藍天繫白雲,
把茶園一面照得光彩新麗,櫻花樹不開,不然就繽紛多彩了。
很快走了一圈又回到雅筑居民宿,這時的雅竹居變得光鮮亮麗,
迷霧不見,只見到藍天白雲,難怪,附近還有一條【霧之道】步道。
對面的修竹林,有了光影的加持,層疊有致的竹林裡,光是用眼睛看,
綠竹清浪間, 似乎就飄揚著一曲清揚的樂章。
漫步在焙仔桶林道旁的人行道上,享受一片的寧靜,眼前視茶園、
銀杏林,翠綠山林總讓人視野清爽,倦怠難再。
【石棹資訊站】前是【櫻之道】入口,因櫻花未開,只有俯視步道了。
【石棹資訊站】前的文心蘭,倒掛一串串最讓人注目,好像是夏日
的阿勃勒,增添了浪漫的氣息,來個特寫,聊表對它的美麗貢獻。
一趟悠閒半日遊走霞之道,來回不用2小時,走馬看花、看樹、看天空,
呼吸自然的空氣,舒展全身的筋骨,不正是都市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嗎??
你是否也想來體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