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金庸小說鹿鼎記裡「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
既然想稱英雄,就來認識一下化名陳近南的陳永華將軍。
陳永華是明末清初民間秘密組織-洪門(即天地會)的創始人,因陳永華
在會內地位崇高,至今洪門在陳永華誕辰日,都會前往位在柳營果毅後
的墓園祭拜。其實,早在康熙年間,陳永華夫婦遺骸已遷葬故居泉州府
同安縣,舊碑廢置原墓,現在的墓園只是衣冠塚,墓碑遺落二百餘年後
,在一九三○年被發現,光復後,在謝東閩任省主席時,大力修繕,
嵌有「輔贊功深」石碑,並手植羅漢松墳前樹紀念予以表彰。
想到陳永華墓,之前會經過南二高涵洞隧道,不注意的話,你真的會大吃一驚!!
這裡近年來,社區營造交流,作者是土溝的王國仁,將陳永華在台南的建設與
鹿鼎記中天地會等元素都畫在涵洞裡,螢光色彩,讓黑暗的涵洞裡充滿宇宙風格
的彩繪,像是走進時光隧道裡,有攻克荷軍收復台灣,感覺士兵的衝鋒殺敵的氣氛
,還有建立聖廟,開啟教育,廣設鹽田,自力自足,建設台灣。
墓園四周圍種滿桂花,有專人整理,涵洞四角處還分別畫有青龍、白虎、
朱雀、玄武四聖獸共伴英雄長眠,氣勢非凡的四聖獸彩繪,增添了藝術色彩。
陳永華的功績,首推台南孔廟,當時陳永華以「十年成長,十年教養,
十年成聚」的復國計畫,建議鄭經建立聖廟、延攬人才。鄭經採納後,
陳永華擇地動工,而陳永華便選在承天府桂仔埔建立「先師聖廟」。
現在的孔廟在康熙年間大修幾次後,奠定了大致格局,乾隆年間,
知府蔣元樞加以整建,是台南孔廟規模最大時期,日治時期,在
孔廟設置台南公學校,之後,遷校再解體整建,形成現今格局。
林鳳將軍是鄭成功部將,隨鄭成功到臺灣,奉令率兵到曾文溪北方屯田,
林鳳率領士兵在今日的六甲中社、龜仔港一帶,篳路襤褸,建立聚落,
後人就以他的名字做為這裡的地名,稱為林鳳營,附近的柳營、新營、
下營一帶都是當年的軍屯區域。
陳永華將軍屯墾於台南六甲附近,教兵將取土燒瓦,提供早期臺南府城
庶民的建築材料來源,因燒瓦瀰漫濃煙,當年,六甲瓦窯有「黑鄉」之名。
陳永華引進淋滷曬鹽法,先在鹽田附近挖水溝,使海水淋在沙土上形成鹽土
,再將從鹽土提煉出的鹽滷,拿去結晶池,經過日曬得鹽粒,提升鹽的品質。
法華寺,在當年是李茂春的茅舍,陳永華稱此好友廬屋為「夢蝶園」,
也是陳永華常造訪之地。李茂春卒後,改建成「法華寺」,寺內聚賢堂
一室,門聯書有「出入有僧皆佛印」、「往來無客不東坡」,高雅脫俗
、英氣風發,感受那位金庸筆下的英雄氣息。
三株近百年羅漢松,位於寺左五層寶塔的周遭,蔥鬱蒼勁、高聳臨風。
鄭經西征兵敗,回到台灣,陳永華辭謝兵權後,退隱山野再現今台南六甲
的赤山堡隱居。陳永華死後,故居改建為寺廟,即是今日的赤山龍湖巖。
赤山巖百年古剎,沒有華麗的裝飾,卻是六甲人的信仰中心,一處靈地
,落日夕陽的彩霞,精采絕倫, 染就一池赤山龍湖水 。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赤山巖依然矗立在這山頭上,晚霞依然紅透
半邊天,陳永華一生的落幕,驀然回首,卻已經歷史不再了。
延平郡王祠是座紅色融合些日式氣息的福州式建築,「前無古人」的
三川門牌是入口,之前在清朝時是最早的官祀鄭成功紀念祠,日治時期
,改為開山神社,這裡有介紹鄭成功時期的建設,和陳永華相關的史蹟。
除鄭成功史蹟外,延平郡王祠後殿的監國祠,其實是馮錫範和鄭克塽以
「監國不是鄭經血脈」誣語,暗殺了大哥鄭克臧,他的妻子就是陳永華
的女兒,雖然有孕在身,堅決絕食殉夫。
明鄭亡後,在清同治年間,來台的欽差大人沈葆楨,嘆曰:「夫死婦亦死
,君亡明亦亡」,說的就是這一段痛心的歷史往事,而當年沈葆楨的兩爿木刻
,目前依然掛在後殿的監國祠,字跡溫潤,木色黝黑,更顯傷感。
兩側庭園花木扶疏,樹間風輕撫古碑,一場古老傳說,傳頌在
幾株老樹之間,走走停停,讓歷史時光再次回響一段光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