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5428.JPG

利用平日來走走剛開放的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這一座原是舊稱

「水源地」和舊稱「水道崎」的『淨水池』二建築,合稱「台南水道」

說是古蹟,其實從園區內的大樹觀看,就知道其歷史久遠,百年老樹處處有

上圖即是一棵百年以上的羅漢松,二人以上合抱的樹幹和20公尺長的樹高

,真的讓人仰之彌高的感覺。 今日就先來看看整修後的舊區「水源地」

DSC_5204.JPG

目前的停車場及售票處,都是以前台南市苗圃,縣市合併後統一由

市政府規劃取得土地利用,將「台南水道」列為一級國定古蹟後再

向中央申請經費整修,才有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樣子,若想看看以前

的古蹟樣,就瀏覽文章連結處。

延伸閱讀 飲水思古蹟山上原台南水道兩處(水源地、淨水池)訪遊

DSC_5206.JPG

入口後苗圃變成一大片花園,難怪叫做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還有新穎的戶外藝術,讓花園更有品味。

DSC_5210.JPG

眼前的二棵大樹,這可是台灣僅存的琉球松,目前列為台南市

珍貴老樹,樹齡有86,於日治時期引進,是「沖繩縣之木」的代表。

DSC_5215.JPG

DSC_5217.JPG

從花園草皮上的薰衣草望去,另一頭還有這樣奇特的裝置藝術作品。

這裡的公共藝術共有七處,分布在園區各處,有興趣的人可以逛逛找找喔!!

DSC_5475.JPG

原來的入口處在這個防空洞旁,如今矗立三位有功人員臉像,供人瞻仰,

由左到右分別是臺灣自來水之父-威廉‧巴爾頓 (1856~1899)

都市的醫生-濱野彌四郎 (1869-1932)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1886-1942)

DSC_5220.JPG

DSC_5221.JPG

防空洞後方聳立四棵老樹,斑駁鱗次的樹皮有黑松、琉球松,應該

都是列管的老樹吧!!但不知是否之前皇太子所值的那一棵黑松啊!!

DSC_5222.JPG

這裡是全台大型水道設施保存最為完整、最久遠的古蹟,從日治到戰後

使用未曾間斷,是自來水工程演進過程的見證者。 早在西元1912

(民國1年)任命「濱野彌四郎」為興建,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

工期延長了七年之久,延至1922整個工期共歷時11年之久才完成。

光復後,由烏山頭及曾文水庫接手,19657月部分功能轉移至

「潭頂淨水廠」,故於1982年功成身退迄今。

DSC_5225.JPG

DSC_5226.JPG

古蹟除了是建築物外,其實周圍的老樹也是代表物,園區內老樹遍佈,

高聳青翠,映襯旁邊的紅樓建築,相得益彰,讓人似乎置身於花園之中。

DSC_5228.JPG

DSC_5229.JPG

古蹟活化之下,好像都要為遊客設計一番,處處是休息區(飲料茶點區)

DSC_5232.JPG

樹林後的紅樓是水場辦公室拱門長方窗的建築,表現出日本當時西化的影響。

DSC_5233.JPG

紅白色的拱門長廊,浪漫的建築設計,分布在台南市各地學校(譬如台南二中)

DSC_5236.JPG

水廠辦公室目前變成展示區,有事務室、化學試驗室、天平台室、細菌試驗室

、水質測量室等, 進入門口先讓大家認識這三位水道貢獻有功人員。

DSC_5258.JPG

檜木櫃中擺示著各樣玻璃器具,有點太新穎了。

DSC_5237-1.jpg

不論真假,還是認識一番,另有資訊化展示介紹!!可停留操作一下啦!!

DSC_5243-1.jpg

這張台南市街水道鐵管線路圖應該是當時能留下來的寶貝了。

DSC_5255.jpg

走進濾過器室映入眼簾的是左右兩排共14個藍色大型快濾筒

當時由英國進口,至今仍保持良好。

DSC_5269.JPG

DSC_5441.JPG

DSC_5294.JPG

盡頭玻璃地板下可以更清楚見到水道鐵管線路的分布。

DSC_5276.JPG

旁邊有一間小房間是當時的化學加藥室,將硫酸礬土溶液和蘇打溶液

引入原水靜置攪拌後,以去除雜質並淨化水質後再抽出使用。

DSC_5295.JPG

陽光灑落下的濾過器室的側門,拱門和長方形木窗設計,前面一棵百年羅漢松

DSC_5282.JPG

走出濾過器室,對面就是啷筒室,是這裡的二大建築物,

門楣上的方形楣飾加上紅磚牆面,增添了古典藝術之美。

DSC_5277.JPG

DSC_5299.JPG

DSC_5300.JPG

唧筒室內有四具唧筒(抽水馬達),將淨化的水經由中央大水管,抽送到淨水池。

DSC_5339.JPG

旁邊小房內有展示用的馬達抽送示意圖,圖型並茂。

DSC_5306.JPG

唧筒室後方的發電室,提供抽水馬達的電力,現已剩基座,但有彩色

示意裝置,讓人更容易了解其用途,這樣比較有創咿喔!!

DSC_5314.JPG

最後一間提供餐飲服務和文創類藝術展售

DSC_5312.JPG

認識古蹟也要認識其功能,再來就是觀賞它的建築藝術之美啊!!

DSC_5343.JPG

不論哪個角度都可以真實表現出唧筒室建築之美

DSC_5349.JPG

接下來是濾過器室,紅磚牆面比較紅,三角斜屋頂建築和半圓形窗飾比較特別。

DSC_5347.JPG

DSC_5351.JPG

唧筒室建築物的後方,規畫了幾處茶飲區,好像就失去太多的古典味了

何況,這幾間小房子都是當時必要的建築,提供水道供水需求之用,可惜。

DSC_5318.JPG

後方幾顆的大樟樹,綠蔭之下,更顯得紅樓歷史久遠,欣賞紅樓之美

這裡是最好的地方,不論哪個角度都能表現這一段的滄桑歷史

DSC_5320.JPG

DSC_5321.JPG

DSC_5322.JPG

圓弧形四方窗是這裡建築的特色,融合和洋建築的特色之美,美觀又別緻。

DSC_5323.JPG

DSC_5329.JPG

陽光灑落下的圓形建築,其實是一支高聳的煙囪,煙囪因戰爭而毀滅,

只剩下基座一處,旁邊牆壁上還可見彈痕累累,可見當時戰況激烈吧!!

DSC_5331.JPG

DSC_5333.JPG

仰望的角度,絕對讓你一再讚嘆當時建築設計的人。

DSC_5334.JPG

DSC_5336.JPG

DSC_5352.JPG

走出紅樓區,這一棟灰色建築原為入口處的快濾池室,現立於園區外圍。

DSC_5354.JPG

DSC_5357.JPG

再觀雄偉的濾過器室紅磚建築,還有高聳粗壯的百年羅漢松。

DSC_5356.JPG

DSC_5370.JPG

路過的兩位美眉,剛好可以在這裡撒嬌,揶揄一下這孤獨百年的老松啊!

DSC_5394.JPG

這樣的園區這樣的戶外公共藝術,只能在這裡瞧瞧,能不珍惜嗎??

DSC_5361.JPG

DSC_5362.JPG

DSC_5365.JPG

偌大的園區,不再是古意盎然,而是新潮藝術加上休閒娛樂之用,走走又何妨。

DSC_5465.JPG

DSC_5466.JPG

DSC_5470.JPG

原為入口的大王椰子樹林道,如今也規畫成綠地區,老人們一起來休閒亦可。

DSC_5476.JPG

DSC_5478.JPG

花園綠地不失一處休閒地,古蹟已不再只是古蹟,能有其他用途又何妨。

DSC_5479.JPG

DSC_5483.JPG

漫步其間,休閒又自在,藝術欣賞又是古蹟認識,將是這裡以後的主要任務了。

DSC_5490.JPG

原台南水道於200211經前台南縣政府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 2005

指定為國定古蹟 是早期台南民生的歷史遺產,也是日治時期建築的

重要遺跡,活化古蹟的當下,也順便認識歷史的發展,一兼兩顧。

DSC_549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