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日來走走剛開放的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這一座原是舊稱
「水源地」和舊稱「水道崎」的『淨水池』二建築,合稱「台南水道」。
說是古蹟,其實從園區內的大樹觀看,就知道其歷史久遠,百年老樹處處有
,上圖即是一棵百年以上的羅漢松,二人以上合抱的樹幹和20公尺長的樹高
,真的讓人仰之彌高的感覺。 今日就先來看看整修後的舊區「水源地」。
目前的停車場及售票處,都是以前台南市苗圃,縣市合併後統一由
市政府規劃取得土地利用,將「台南水道」列為一級國定古蹟後再
向中央申請經費整修,才有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樣子,若想看看以前
的古蹟樣,就瀏覽文章連結處。
延伸閱讀 飲水思古蹟—山上原台南水道兩處(水源地、淨水池)訪遊
入口後苗圃變成一大片花園,難怪叫做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還有新穎的戶外藝術,讓花園更有品味。
眼前的二棵大樹,這可是台灣僅存的琉球松,目前列為台南市
珍貴老樹,樹齡有86年,於日治時期引進,是「沖繩縣之木」的代表。
從花園草皮上的薰衣草望去,另一頭還有這樣奇特的裝置藝術作品。
這裡的公共藝術共有七處,分布在園區各處,有興趣的人可以逛逛找找喔!!
原來的入口處在這個防空洞旁,如今矗立三位有功人員臉像,供人瞻仰,
由左到右分別是臺灣自來水之父-威廉‧巴爾頓 (1856年~1899年)、
都市的醫生-濱野彌四郎 (1869-1932)、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1886-1942)
防空洞後方聳立四棵老樹,斑駁鱗次的樹皮有黑松、琉球松,應該
都是列管的老樹吧!!但不知是否之前皇太子所值的那一棵黑松啊!!
這裡是全台大型水道設施保存最為完整、最久遠的古蹟,從日治到戰後
使用未曾間斷,是自來水工程演進過程的見證者。 早在西元1912年
(民國1年)任命「濱野彌四郎」為興建,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
工期延長了七年之久,延至1922年整個工期共歷時11年之久才完成。
光復後,由烏山頭及曾文水庫接手,1965年7月部分功能轉移至
「潭頂淨水廠」,故於1982年功成身退迄今。
古蹟除了是建築物外,其實周圍的老樹也是代表物,園區內老樹遍佈,
高聳青翠,映襯旁邊的紅樓建築,相得益彰,讓人似乎置身於花園之中。
古蹟活化之下,好像都要為遊客設計一番,處處是休息區(飲料茶點區)。
樹林後的紅樓是水場辦公室,拱門長方窗的建築,表現出日本當時西化的影響。
紅白色的拱門長廊,浪漫的建築設計,分布在台南市各地學校(譬如台南二中)。
水廠辦公室目前變成展示區,有事務室、化學試驗室、天平台室、細菌試驗室
、水質測量室等, 進入門口先讓大家認識這三位水道貢獻有功人員。
檜木櫃中擺示著各樣玻璃器具,有點太新穎了。
不論真假,還是認識一番,另有資訊化展示介紹喔!!可停留操作一下啦!!
這張台南市街水道鐵管線路圖應該是當時能留下來的寶貝了。
走進濾過器室映入眼簾的是左右兩排共14個藍色大型快濾筒,
當時由英國進口,至今仍保持良好。
盡頭玻璃地板下可以更清楚見到水道鐵管線路的分布。
旁邊有一間小房間是當時的化學加藥室,將硫酸礬土溶液和蘇打溶液,
引入原水靜置攪拌後,以去除雜質並淨化水質後再抽出使用。
陽光灑落下的濾過器室的側門,拱門和長方形木窗設計,前面一棵百年羅漢松。
走出濾過器室,對面就是啷筒室,是這裡的二大建築物,
門楣上的方形楣飾加上紅磚牆面,增添了古典藝術之美。
唧筒室內有四具唧筒(抽水馬達),將淨化的水經由中央大水管,抽送到淨水池。
旁邊小房內有展示用的馬達抽送示意圖,圖型並茂。
唧筒室後方的發電室,提供抽水馬達的電力,現已剩基座,但有彩色
示意裝置,讓人更容易了解其用途,這樣比較有創咿喔!!
最後一間提供餐飲服務和文創類藝術展售。
認識古蹟也要認識其功能,再來就是觀賞它的建築藝術之美啊!!
不論哪個角度都可以真實表現出唧筒室建築之美。
接下來是濾過器室,紅磚牆面比較紅,三角斜屋頂建築和半圓形窗飾比較特別。
唧筒室建築物的後方,規畫了幾處茶飲區,好像就失去太多的古典味了,
何況,這幾間小房子都是當時必要的建築,提供水道供水需求之用,可惜。
後方幾顆的大樟樹,綠蔭之下,更顯得紅樓歷史久遠,欣賞紅樓之美,
這裡是最好的地方,不論哪個角度都能表現這一段的滄桑歷史。
圓弧形四方窗是這裡建築的特色,融合和洋建築的特色之美,美觀又別緻。
陽光灑落下的圓形建築,其實是一支高聳的煙囪,煙囪因戰爭而毀滅,
只剩下基座一處,旁邊牆壁上還可見彈痕累累,可見當時戰況激烈吧!!
仰望的角度,絕對讓你一再讚嘆當時建築設計的人。
走出紅樓區,這一棟灰色建築原為入口處的快濾池室,現立於園區外圍。
再觀雄偉的濾過器室紅磚建築,還有高聳粗壯的百年羅漢松。
路過的兩位美眉,剛好可以在這裡撒嬌,揶揄一下這孤獨百年的老松啊!
這樣的園區這樣的戶外公共藝術,只能在這裡瞧瞧,能不珍惜嗎??
偌大的園區,不再是古意盎然,而是新潮藝術加上休閒娛樂之用,走走又何妨。
原為入口的大王椰子樹林道,如今也規畫成綠地區,老人們一起來休閒亦可。
花園綠地不失一處休閒地,古蹟已不再只是古蹟,能有其他用途又何妨。
漫步其間,休閒又自在,藝術欣賞又是古蹟認識,將是這裡以後的主要任務了。
原台南水道於2002年11月經前台南縣政府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 2005年
指定為國定古蹟, 是早期台南民生的歷史遺產,也是日治時期建築的
重要遺跡,活化古蹟的當下,也順便認識歷史的發展,一兼兩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