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頭水庫下,面對一大片菱角田,一大早見到的是阿公、阿嬤
穿著青蛙裝,拿著大水盆,頭帶斗笠,全身包覆彎腰忙著採菱角,
一幅為生活而勞作的鄉村畫面,聽不到採菱歌謠哼唱,最多只是
採菱人的閒話家常而已,想要聽聽採菱謠,恐怕只能從歌曲中遙想了。
採紅菱歌謠似乎充滿著美美的情意,既快樂又浪漫,每年9月以後的
烏山頭水庫下,處處菱田片片,採菱角的風光,訴說著此地此時的故事。
採菱角的方式有穿著青蛙裝彎腰摘採,也有坐小舟划槳採摘(水較深),各有辛酸。
官田區種植菱角面積約350公頃,是全台最大產地,有「菱角的故鄉」稱譽。
這裡農民將菱角與水稻輪種,約在每年5、6月開始栽種,9月進行收成
,直到11月濃霧出現時,菱角葉就開始枯死,趁短短時間,每2個禮拜
才能採摘一次,每一期一分地也只能收成2-3萬元,算是土地給菱農的回饋吧!!
這裡看不到年輕人採菱,只能看到外籍新娘(看所戴的斗笠就知道)
或阿公阿嬤級的採菱人,而這樣的畫面,就是最佳的菱鄉采風啊!!
菱田的水來自烏山頭水庫的水源,含豐富的礦物質,造就了官田菱角
的優良品質。六甲、官田一帶,一早處處可見採菱角風景,沿著烏山頭
水庫前的八田路,更是賞菱、販菱的好地方,外地人來此,必定流連忘返。
紅菱價格比水稻還好,這一帶水田,往往是水稻、菱角輪作,可是
,種植菱角比較費工,又需要採菱人來幫忙,價格若不好(目前收購
價每斤40-50元左右),往往那年就不好過,真是應驗農家人靠天吃飯啊!!
紅紅又飽滿的菱角,真的讓人有一股勁也想下水去摘採,看看這
一位大哥,手腳伶俐,動作迅速,一個早上採100斤,因為是自己
的田地,就忘了辛苦,不然,彎一整個早上腰,可能下午就休兵了。
岸上的菱角種,是多餘的分支,必須拔除,才能長出較好較多的菱角。
提起滿滿的菱角,一種笑容,也是一天辛苦的代價,訴說今年
價格沒漲,又沒好收穫,也只能邊採邊笑邊滿足而已。
採菱人背景後方是烏山頭水庫的壩堤,這裡的水源都來自烏山頭水庫
,水質乾淨又富含礦物質,讓這裡生產的菱角特別好吃。
採菱人總是三五成群一起採摘,速度快又比較部會無聊,摘好上岸
後還要載運到路邊清洗,以大桶的圳水先撈洗一次,再裝袋運送。
豪宅下的菱田采風,可以說明富裕農村的景象。
烏山頭水庫下的八田路上,也有臨時搭上的帳棚,這裡有提供旅人
買生菱角或熟菱角或已剝殼的生菱角,有機會下來,可以試買一袋嚐嚐。
菱農買賣菱角前,通常會在路邊小樹蔭下掏洗菱角,再裝入
塑膠籃內,一斤40-50元不等,產量多又好價錢總是最期待的。
老阿公不做他想,能幫忙就幫忙,在路邊剝菱角,可以幫忙後輩
買賣菱角,算是這一幅採菱風情畫中最溫馨的畫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