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985.JPG

來到佛山,看了詠春葉問、訪了無影腳黃飛鴻,其實,佛山武術中,

就屬蔡李佛拳歷史更是悠久、組織幅員更是廣泛,而蔡李佛拳祖館就在鴻勝紀念館。

紀念館位於塔坡公園旁,距離岭南天地1.2公里而已,原址建築物已無存

1998年在太上廟復館,定名為佛山鴻勝紀念館。

DSC_1006.JPG

紀念館位於古老小巷裡,小巷屋弄相當安靜,因為借用太上廟為紀念館

,外牆、門面似乎是座宗祠。

DSC_1014.JPG

DSC_1010.JPG

二進四合院式建築,左右廂房作陳列館,大量的歷史圖片和實物,

介紹150年的發展狀況和參與革命鬥爭的事跡,以及世界武術發展的影響。

DSC_0994.JPG
大廳的陳列著各種武術器具、鑼鼓等,牆壁上張貼著鴻勝館歷代先賢的相片。

DSC_0988.JPG

黃飛鴻的洪拳源自洪熙官,葉問詠春源自嚴詠春,而所謂蔡李佛拳,

始自宗師張炎(鴻勝)開始傳承下來,融合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法

,以青草和尚所傳的內外八卦拳為主,具有剛勁威猛、緊密多變的特點

,分長拳、平拳和扣打,器械有刀、棍、鞭、凳等。1921年,鴻勝館

傳至陳盛時,進入鼎盛時期,是當時中國最大、成立時間最長的武館。

DSC_0990.JPG

咸豐元年(1851年)張炎陳享手中接管蔡李佛拳分館並更名為鴻勝館後

,把反清復明的思想灌輸給學武弟子,鴻勝館的禮樁用了藏頭詩:

「大鵬展翅反天手,魁星踢斗清名留。供拜五湖復四海,日月拱照明當頭」

,詩里隱含了「反清復明」四字。

DSC_0991.JPG

鴻勝館建館初期曾訂立過一條收徒規定不收官吏、土豪惡霸和流氓地痞

,有正當職業者才能入館。練武的目的,一是強身,二是有所依靠,免受欺侮。

DSC_0993.JPG

佛山南派武術離不開獅藝,獅頭是大廳的主角之一。

DSC_0996.JPG

話說清雍正五年,北京名伶張五,人稱「攤手五」,因反清言論遭

清廷追捕,易服逃亡來粵,寄居在佛山鎮,以京劇崑曲教授紅船子弟

咸豐四年(1854年),粵劇伶人李文茂(天地會會員)響應太平天國起義,

在佛山率領梨園弟子揭竿起義,清廷為了消滅潛在的反抗勢力,

殘殺藝人,火燒瓊花會館,禁演粵劇達15年之久。

驟然失業的粵劇武行, 成了此後傳播佛山武術的主力。 光緒時,

佛山梁贊之詠春拳、鴻勝武館的張炎之蔡李佛拳已負有盛名。

這一時期的佛山武術達到空前繁榮, 成為嶺南南派武術的中興之地。

DSC_0997.JPG

DSC_1001.JPG

DSC_0999.JPG

抗日戰爭期間,佛山鴻勝館先輩曾兩次向上海守軍十九路軍的大刀隊

傳授『抗日大刀法』 抗日大刀是為了紀念先輩們為中國革命奮鬥的事跡

因此,佛山鴻勝館又被稱為紅色武館,蔡李佛拳又被叫作「紅色拳種」

DSC_1005.JPG

同詠春拳之木人樁,是武術練習器材,拳法不同,樁手及樁腳設置亦不同。

一般作模擬敵人練習,鍛鍊手腳接觸的剛強性,和全身的步法靈活性。

DSC_1008.JPG

 

DSC_1011.JPG

因前身是太上廟,門面鑲有忠孝節義的泥塑彩人。

DSC_1013.JPG

古老的牆面,訴說著此的的歷史,也記錄著它保存的重要性。

DSC_1016.JPG

外頭有個擂台,可見這裡是愛好武術者的天的地,從根紮起,讓佛山武術源遠流長。

DSC_1021.JPG

DSC_1104.JPG

距離鴻勝紀念館不遠處的兆祥公園,就是粵劇博物館—瓊花會館所在。

DSC_1028.JPG

由門口立牌可知,瓊花會館前身是兆祥黃公祠。

DSC_1029.JPG

DSC_1077.JPG

DSC_1099.JPG

前方的小池,似乎說明著當年的瓊花水埠,方便坐紅船的伶人上岸演出。

DSC_1100.JPG

粵劇的歷史可追溯到500多年前。 瓊花會館供奉著戲行祖師「華光」

是本地戲班與「外江班」的藝伶排練切磋之地,也是當時戲班管理的機構。

DSC_1035.JPG

DSC_1039.jpg

粵劇戲班以紅船作交通工具巡迴演出,故粵劇藝人又稱為「紅船子弟」

華光大帝兩旁展示著早前的紅船和瓊花水埗的模型。

DSC_1040.JPG

廣東粵劇博物館內,保存鑿有「瓊花水埗」的石碑。

DSC_1042.JPG

DSC_1043.JPG

粵劇又稱「大戲」「廣東大戲」,是廣東省傳統戲曲之一,後來不斷

吸納更多元的音樂、戲劇元素,將梆子、二黃聲腔粵方言音韻的結合

,拓展了中國戲曲的藝術表現,成為中國南北戲曲藝術的集大成者。

2009年,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DSC_1050.JPG

這一日來訪,恰巧遇上公演,可以就近觀賞演員的服裝與樂曲、唱腔的表演。

DSC_1056.JPG

小小舞台,擠上數人表演,還有鑼、鼓、笛、管配合的音樂。

DSC_1060.JPG

DSC_1062.JPG

牆面上的京劇面具,說明粵劇的傳承。

DSC_1055.JPG

DSC_1063.JPG

會館兩側走道有張貼粵劇的故事由來和近期演出的訊息。

DSC_1066.JPG

粵劇博物館就是瓊花會館人們稱為「瓊花宮」。

DSC_1069.JPG

會館內模樣就像廟宇、公祠一般,古色古香的擺設,雖非原址卻有原樣狀。

DSC_1072.JPG

DSC_1073.JPG

金碧輝煌的屏風,證明它的價值感,上頭還有書法自述佛山

忠義鄉誌內的汾江竹枝詞十首,敘述粵劇的來由與發展。

DSC_1032.JPG

DSC_1080.JPG

離開瓊花會館,在公園內偶而聽到粵韻南腔的悠揚的樂音,二位美眉

自畫自妝悠遊拍照,讓此的公園增添了美麗色彩。

DSC_1087a.jpg

DSC_1023.JPG

公園內小橋流水,涼蔭處處,讓附近居民更能享受太平氣氛。

DSC_1025.JPG

DSC_1026.JPG

DSC_1106.JPG

DSC_1107.JPG

兆祥公園的外牆裝飾—京劇臉譜、鑼鼓笛管,更引人入勝。

DSC_110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