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泰國曼谷自由行,心想應該和日本差不多,只因為這一座國際城市
,應該也是交通方便,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外籍人士到訪,何況,市區
大樓林立、空鐵、地鐵又有水運之便,交織了整座城市的脈絡。
來曼谷尋找歷史文化的蹤跡,一定先選大皇宮和玉佛寺。
雄偉瑰麗的大皇宮是泰國王室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集合建築、雕刻、
繪畫等藝術精華,高聳的塔尖,玲瓏剔透、金玉璀璨,奢華十足,是大皇宮的特色。
入口處擠滿著臉孔相似的中國人,只因為泰國政府對中國地區免簽證之故。
上圖是入口前的草皮庭園。
下圖是買票(500泰銖)進入後人擠人的景象。
泰國寺廟前都會看到很有特色的夜叉神,像是守護神般的威嚴,所以有鬼王之稱。
玉佛寺的金色舍利塔、玉佛寺藏經閣、玉佛寺畫廊、還有玉佛的所在地
大雄寶殿,眼前的三座建築最搶眼,強烈的金色色彩裝飾著整座建築,
是莊嚴又有美感的泰式建築。
下圖是錫蘭式金色舍利佛塔。 聽說圓塔上的最頂端有著釋迦佛尼的舍利子。
上圖是玉佛寺藏經閣,供奉著一部泰皇拉瑪一世的著作,是金片做成的藏經。
下圖是高棉式的碧隆天神殿,是泰國文化與高棉文化(柬甫寨)融合的建築形式。
神殿前階梯下方兩側都有一尊類似中國古早衛士的石像,怪哉??
大雄寶殿前好多的遊客都排隊進入,擠得水洩不通。
要進寺廟拜玉佛,需要脫鞋才能夠進去,而且裡頭不允許拍照錄影。
參觀玉佛寺有相關規定,服裝是「禁止穿著無袖、短褲、拖鞋、涼鞋」
,通常外國人進來時,會先在攤販處買條沙龍裙(300泰銖)或是褲子搭配,
色彩鮮豔華麗也很好看。
門口庭柱和牆壁間,盡是裝飾著美輪美奐、光彩奪目的壁貼,像是一塊塊花磚。
牆壁裝飾著整排的金翅鳥,又像隻猴子般, 其實它是一隻呈人身鳥翅
形態的迦樓羅,是印度教中三位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座騎。
玉佛由一整塊翡翠雕成,高約66公分,寬約48公分,由玻璃保護,
是泰國人民最崇敬的佛像之一,可惜,只能遠觀無法留影。
在玉佛寺的附近,還有八座彩瓷佛塔,風格就不是那麼富麗堂皇,
色彩柔和又漂亮,似乎有股中國色彩。
圍牆上的石獅,你說像不像中國的寺廟建築色彩。
旁邊的迴廊裡,有拉瑪堅神話的178幅手繪壁畫,神話中說明了門口
守衛夜叉神的由來及始末,迴廊圍繞了整個玉佛寺。
迴廊壁畫的故事還有根據印度經典的「羅摩耶那 (Ramayana)」史詩描繪
,羅摩與悉多兩人悲歡離合,以及古印度宮廷內鬥,與他國之間的戰爭。
再一望玉佛寺的金碧輝煌建築,順著參觀方向走往大皇宮。
走過通道,第一眼就是警衛固守不開放的庭園,應該是目前皇室人員住處。
到達節基皇殿前經過的摩天宮殿(Phra Maha Monthian group)建築群
宮殿前還是可以見到這樣中國式的衛士石像。
摩天宮殿群是建於公元1785年拉瑪一世,原是臨朝聼政的地方,
現在用於皇室舉行重要典禮。
摩天宮殿群有因陀羅殿、偉大護國神殿、乍迦博碧曼宮聚成的。
節基皇殿(Chakri Maha Prasat Throne Hall),節基有帝王的涵意,受義大利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影響,明顯的西洋建築風格,成了國王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
從18世紀到20世紀,曾是暹羅王國的皇宮。也是泰國王室公定的居住地點。
建於拉瑪一世統治期間的1782年,在1946年泰國國王拉瑪八世駕崩後,
拉瑪九世將王室搬到遲塔拉達宮(Chitralada Palace)
現在的泰國王室並不住在這裡,現在變成旅客首選的一個旅遊勝地。
皇宮主建築不對外開放,有衛兵把守。
最後這一棟建築物叫做兜率皇殿(Dusit Maha Prasat Hall),主要用途是
國王登基紀念日(Coronation Day)使用,或王室成員舉行喪禮的地方。
兜率皇殿本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頂有四層重簷,中間有一個七層重簷
的方形尖頂,尖頂的下邊有“金翅鳥捕龍像”。
兜率Dusit是印度文,中國佛經譯作「兜率陀」或「睹史多」,
是欲界六天第四層天的天名,彌勒菩薩就住在兜率天內院。
當初為木造建築,到1789年殿頂遭雷劈而失火,重建後賜名為「兜率皇殿」。
PS:在曼谷搭船水路是很方便又特殊的交通工具,保證不塞車+船票便宜的優點
,大景點處絕對是比搭計程車還管用又有趣味可言,善用google地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