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直找尋消失已久的東西口縱走最重要一段路~~烏山越嶺道,竟然在上個月重建完成,
剛好,好友小修邀約參加台南市登山會舉辦的山海圳東西口縱走,當然一口答應來嘗試走看看
,到底和當初探詢的路線有何不同??
六甲174縣道上的後花園~~找尋記憶中的曾文、烏山頭水庫間的東西口縱走線
先來說說這一條路線的重要性。
1930年嘉南大圳完工,但水量不足嘉南平原農作灌溉。1939年八田與一先生提出在曾文溪上游
興建水庫,就是現在的曾文水庫。而烏山嶺引水隧道就是將曾文水庫的水引流到烏山頭水庫的通道
,八田先生花7年的時間開鑿這三公里的引水隧道。烏山嶺東西口縱走的路線基本上就是走在這隧道
上方,是一條造福台灣見證歷史的古道。
可惜,太平洋戰爭後隔年,八田先生搭乘的遊輪被美軍擊沉而罹難,興建水庫的計畫因此擱置,
1959年台灣省水利局開始規劃,1967年動工,1973年曾文水庫才完工,是台灣最大的水庫。
注意事項
東西口縱走須進入曾文水庫,全票100元,30人團體票80元。
若反方向縱走,不想走回頭路,可考慮搭公車到玉井,出大門口也可雙車接駁,就可以省省門票錢喔!!
登山口前500公尺有東口露營區公共廁所,再至登山口準備爬坡了,因為新建設步道,
要有心理準備,幾乎是爬坡400公尺,冬季地面乾燥,土石滑溜,記得慢行不用趕路喔!!
這條古道現在立了一根木柱,更名為烏山嶺水利古道
地圖中可見一開始就須走過4座三角吊橋,沿路都是在泥岩地形中。
200公尺後是古道上最代表性的大片泥岩坡小徑,若沒整建很難通過吧!!
很快通過第一座三角吊橋,第一次走時一定很有新鮮感。
過橋後可以鳥瞰曾文溪一線,旁邊有個牌示,寫著”懷舊電線桿”
電線桿見證古道對水利輸電的貢獻及工程之艱辛。
沿路的荊棘植物讓你見識古道開發之難,當然路過小心一下啦!!
沿著木製階梯很快又到第二座三角吊橋啦!!
沿路乾燥滑溜,原來是地面乾燥的羊蹄甲葉片,不小心就滑下邊坡喔!!
路面施工除了階梯外,最不一樣的路面就是木樁階梯,讓你像李連杰一樣練功夫,
順便爬坡,若站不穩就拉拉旁邊繩索而上也可以。 (圖中的妹妹好像都是手腳並用,用爬的)
過了木樁階梯視野就廣了,似乎不再有難度的爬坡了。
沿路精彩路徑和綠巨石,還有看見烏山嶺電塔,可見終點不遠了。
很快到達電塔下方,這時已經走了2K啦!!
努力一下再繼續爬坡,來到鋼橋處就快到最高點休息處。
哈哈!!海龜總是慢慢蛇,一抬頭,所有人已經選好位置午餐了。
入口處,其實就是從西口上烏山嶺的最高點,之前就是這裡找不到。
來個美拍後和大家閒聊一番,之後就輕鬆走產業道路1.9K到175線路上。
來到水泥路面交叉口,上次就是直上另一側烏山嶺稜線,難怪找不到入口。
再往下都是陡下坡水泥路面,空曠處可以鳥瞰姜仔寮、西口那一處藍藍水面。
再放大一下,等下終點就是遠方的西口,還有4公里可走喔!!
慢慢下坡就到175線旁的烘焙窯出口,這一處大家停下來大休息午餐。
午餐休息後往175線23K處走500公尺,到達中坑產業道路直下切去,就是西口。
浩浩蕩蕩一群人走,好像回憶到當年當兵時的行軍畫面耶!!時光難再回!!
西口處的地標就是這天井漩渦的特殊景觀,沿線溪谷風景優美,早前有小瑞士的美稱
,綠草如茵的河岸景緻是最佳畫面。
烏山頭水庫「西口水力發電廠」的開發,豎坑將增高5公尺,「天井漩渦」依樣,但周遭林相改變
溪水範圍增大,跟原有的面貌已經大相逕庭了。
這次活動本是台南登山會辦理,在西口是終點,本來應該直接坐遊覽車回台南了,
因為獵人我剛好是本地人,加碼來個採柳丁行程,似乎增添此次的登山樂趣喔!!
最後讓小修好友來個美姿照當紀念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