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大水庫,灌溉整個嘉南平原,就是曾文水庫,在水庫旁有一條蜿蜒的環線公路,就是台3線
,除了進入水庫收費區的觀景台,可一覽整個水庫水波粼粼景象,在台3線沿線,有些地方也是
可以看見美麗水庫的樣貌,還有其他景點,對外來遊客來說,也算是曾文水庫邊,值得造訪的地方
,這次就由南向北介紹之,以免有些人過訪後失之交臂,就遺憾啦!!
首圖及下圖就是中正樓觀景台(進入曾文水庫須買門票),高21公尺高塔,連接天空步道,
圓形塔樓360度可俯瞰曾文水庫的湖光山色(可選擇爬階梯或坐電梯)。
從台南楠西進入台3線,一路蜿蜒而行,是重機族的天堂,常常聽到呼呼的鳴聲呼嘯而過,
第一個村落是密枝村,因為一路到達嘉義澐水,在早前這一段台3線又稱為澐密戰道。
在密枝村路旁,木架上掛滿紅紅的花,還以為是九重葛。原來是珊瑚藤。
珊瑚藤的美麗
路邊的桃紅花藤相當吸引人,就近一看,竟然是有「愛的鎖鏈」封號的珊瑚藤,珊瑚般耀眼的
桃紅色花串(不是花瓣),由花瓣狀的苞片組成,真正的花很小。
珊瑚藤適合花架、綠蔭棚架栽植,有「藤蔓植物之后」美譽,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桃紅色的心型花苞,搭配枝梢細長捲鬚,十分嬌美可愛,原產地在墨西哥。
西望曾文水庫壩堤的最佳觀景台~~西興觀景台(台三線347.7k)
在台3線眺望曾文水庫最佳地是在347.7k西興觀景台,這裡是各路重機短暫停留的地方,
此處還有五星級廁所,最特別之處,就是在傍晚時分,你會享受到晚風徐徐的快意和日落湖面的美景
,假如真有機會,你絕對可以獨享秋水晚霞天的美麗。
上、下圖是同一天中午與傍晚時的場景,美不美??
不同時間的日落西興觀景台
最難忘的夕陽下看水庫日落,尤其在秋風寒波中,更有白居易詩詞裡「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感覺,你覺得嗎??
離西興觀景台不遠處就是嘉義農場入口,目前休園中。
來到台3線341K大茅埔社區處,一條通往南化水庫嘉147線,有處坪林竹炭窯,值得一訪。
過了竹子牌樓左轉進入,就是坪林竹炭窯,剛好此時正在悶燒竹炭。
曾文水庫台3線附近的坪林竹炭窯
以前從南化水庫走嘉147線到南化關山再轉到台3線曾文水庫,還不曾發現這座竹炭窯,剛好這一日
看到濃濃煙霧正在燻烤竹炭的林唐玄先生,閒聊之下,才知這座窯是在921地震後由農委會林務局
與林試所聯合輔導(竹產業振興計畫)農民轉型,由筍農轉為竹炭生產者。
林先生告知竹炭窯熱度約800度左右,不到1000度,竹炭原料是採孟宗竹,非地方特產麻竹、刺竹,
只因為麻竹、刺竹等叢生竹,內面有層薄脈,悶燒時不易去除,而全程剝竹、薰竹到烤竹,需一段時間作業。
成品的竹炭需要有導電性才是良品,一般都大量供給紡織業者做紡紗用,少量的竹炭才做零售賣
,最常見的就是竹醋液,有機會到此,不妨多多交關採購喔!!
PS:林唐玄 電話:0933357726
簡易測量是否為良品,只要將燒好竹炭放在二極間,燈泡會亮即導電。
進入大埔社區,以前街上熱鬧非凡,熱炒店、露營區、飯店比比皆是,可能位處偏遠,
目前有沒落現象,還是走走枯水期的大埔情人公園(滿水位時會淹沒)
大埔情人公園瞭望台賞櫻趣
進入曾文水庫大埔鄉,通常走走湖濱公園觀湖賞櫻,一座很特殊的圓形迴旋觀景樓,
坐落在綠意草皮上,聽說滿水位時,基座上在水面下,反成了湖中倒影涼亭,很有意境
,可惜這時候枯水期,反而整片綠意草皮鋪蓋,枯樹、芒草變成主角,讓湖岸上更顯得荒涼許多啦!!
(其實,這裡吸引很多遊客就地野餐喔!!)
湖面上常常有老鷹盤旋,應該是黑鳶,深褐色身影、尾部是淺叉型剪尾是牠的特徵,翼長160公分
、身上有白斑點,叫聲似長長口哨聲,可能因為這裡有餵養老鷹的活動,曾文水庫附近,
幾乎可以常見黑鳶的身影,但不知這樣的舉動,是否影響到其生態呢??有待研究??
台3線越過曾文溪來個大轉彎,就是跨過大埔橋,右行可到達清雲瀑布、內葉翅吊橋,
直到茶山部落、達娜伊谷,左行到達澐水社區,接中埔交流道台18線公路。
大埔橋採長跨徑方式建於曾文溪兩岸,於民國62年完工,與沄密戰道同時啟用。橋長130公尺,
橋高約70公尺,拱橋下因巨岩峭壁,是河床切割山壁所形成的壯觀峽谷地形,有「長江小三峽」的別稱。
曾文水庫旁最美麗的橋~~內葉翅吊橋
內葉翅吊橋兩端主塔高分別為20公尺及12公尺,跨度164公尺,站在吊橋上往東側可欣賞
曾文溪攔砂壩形成的大瀑布,西側為沖刷的峽谷,此處幽靜得像世外桃源。
內葉翅吊橋所在地俗稱「射免潭」,「射免」是高山鯝魚的台語俗名,而內葉翅吊橋的
「內葉」為「老鷹」的台語俗名,而「內葉翅」就代表老鷹展翅高飛的意思。
新橋往下看,仍可看到舊橋遺跡。舊橋是在2009年88水災莫拉克颱風期間遭沖毀,後來,
交通部觀光局爭取4700萬元經費重建啟用於2011年!
曾文水庫旁最親近的瀑布~~青雲瀑布
走走台3線轉進茶山部落的路上,最是親近的瀑布就是青雲瀑布,可惜,枯水期沒有壯觀的水流,
涓涓細水還是看得出岩壁的陡峭,在這裡觀瀑聽泉,還是午後最清涼的享受,
有時看看水漥處的青苔,隨著水流自然流動,也是另一種視覺藝術喔!!
若往澐水(中埔鄉)社區方向走,來到公路高點可以俯視曾文溪整治的壯觀場面。
夕陽下眺望整治中的曾文溪上游
曾文水庫上游還是曾文溪,發源自嘉義阿里山鄉,流長138公里,是台灣第四長河流,
歷史上常改道,故有「青瞑蛇」之稱。
自1973年完工的曾文水庫,已經使用了近50年之久,目前上游皆有清淤、排砂工程進行,
都是為了增長水庫使用時間,也可以用來預防水災、風災。
夕陽下的曾文溪岸,綿延山巒、層疊蒼鬱,一艘船行於河流之中,很有「長河落日圓」的感覺。
再行至台3線320.3K公田猴廚底社區,小徑進入可到達梅花谷、葫蘆谷和青潭瀑布,可惜,
一路沒開發,原始步道很難到達,只能拍拍青潭一池。
一池青潭在心田
走走曾文水庫沿岸,經過無數的橋和瀑布,可惜枯水期又荒廢道路,只能橋上觀水看石過過癮
,難得一處溪流青潭,幽靜的河岸,幾隻白鷺鷥飛翔,山色明媚、青潭綠蔭,總覺得一片寂靜
,聽在自己的內心深處。
回程,看日落烏山頭水庫
一趟175+台3線之行,飆速的快感,卻在黃昏時刻停了下來,在烏山嶺上眺望日落烏山頭水庫,
昏黃的色彩和層疊的山丘,就是一幅自然的畫作,不用文字表達,視覺自然感受天地寬廣,人生無限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