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1133a.jpg

過了台東再北上,鹿野是第n個故鄉,不再多說,關山算是縱谷線台東的大鎮,而關山也是南橫起點

和進入花蓮的北鎮之一,這次路經偏道,來到關山與海端初來交界,原來這裡有處關山大圳,

而且是台東第二大水圳,難怪乎!!關山米、池上米遠近馳名,爆響了台東米的可貴。

DSC01128.JPG

DSC_2526.JPG

在關山大圳旁有一處像是很神祕的地方~~「泰山石敢當」、「五雷鎮水碑」

原來,這兩座石碑在地人視為地方守護神,而「五雷鎮水碑」,又稱作「犁頭碑」現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關山地形為凹地,大雨時卑南溪洪水氾濫後經風水高人指點,畫了兩張「犁頭符」,

立碑鎮邪,而犁頭碑幾經遷移,當地居民不願棄置,最後在民國90年,將石碑移海端堤防

,立碑文紀念早期移民開墾的艱辛。

DSC_2544.JPG

DSC01147.JPG

DSC01142.JPG

DSC01146.JPG

養育台東池上、關山、鹿野一帶的水利工程~~關山大圳

台東沒有水庫,哪來的水灌溉數十公里的縱谷帶農田呢??

其實,主要是卑南大圳和關山大圳的恩澤,這次來說說關山大圳吧!!

DSC01205.jpg

1907年來東部開墾的漢人引卑南溪水開設里壟圳,是為最初的關山圳,當時灌溉農地約30公頃

,後因地帶接壤原住民區產生衝突,兩年後放棄里壟圳管理使用。

DSC_2554.jpg

其工程自37年動工開鑿,於47年面完工,圳道長20公里,17條支線,排梳型圳系,灌溉面積2,874公頃

,是臺灣東部地區第二大的水圳(第一大是卑南大圳),是促進「關山米」生產的良好條件。

DSC_2555.jpg

DSC01162a.jpg

另外,在關山大圳引水處前的初來抗日紀念碑,是紀念布農族人在日治時期抗日的英勇事績,

拉瑪達星星紀念公園逢坂抗日紀念碑,同為海端鄉境內紀錄布農族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大紀念設施。

DSC_2551.jpg

DSC01170.JPG

綠油油稻田中間的紅色大橋就是池上進入南橫必經之路~~初來大橋

DSC01231.JPG

海端鄉初來橋下的風光

再一次從海端繞行到初來橋在往池上去,大都會被橋頭前的景色所吸引,這一橋是跨越新武呂溪,

是池上進入南橫的必經處,2010完工的新橋,長870公尺,此處也是南橫公路端端的入口處。(到台南約199公里)

初來橋頭有布農族原住民八部合音和射箭打獵的雕像和圖騰,完全融入地方特色。

DSC01211.JPG

DSC01214.JPG

橋下的綠意盎然的稻田千畝,加上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雙雙列隊歡迎,一眼望無盡的山水風光

,可說是台東最寧靜又脫世的山谷地帶。

DSC01217.JPG

DSC01218a.jpg

羅山瀑布前的悠然大魚池和里山竹林散步道的漫行

花蓮富里的羅山社區,最是一處悠然境,尤其漫步到大魚池附近,絕對吸引你的注目,

只因為環山親水的寧靜地,像極了一處世外桃花源。

DSC01630a.jpg

羅山大魚池,當地稱為大埤塘,是斷層自然湧水,因泥火山泥漿堰塞成湖泊,建有步道和曲橋涼亭

,方便遊客賞景、休憩,旁邊也有不時噴發的泥火山,值得一探。

DSC01644a.jpg

近來,步道盡頭搭建了里山竹林散步道,悠然的竹林景觀、百年古圳和羅山瀑布群山相互呼應

,這樣漫步在桃花源境裡,必定讓你神情怡然。

DSC01653.jpg

DSC01662a.jpg

DSC01666a.jpg

DSC01668a.jpg

DSC01681a.jpg

層疊狀的梯田式稻田,都是先人胼手胝足的成果,一幅風光明媚的農村景象,是都市人難見的風光。

DSC01695a.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龜獵人 的頭像
    海龜獵人

    海龜獵人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