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位在馬來半島最南邊,,面積約兩個台北市,地處熱帶區,
觀光業極為發達,超人氣熱門景點多,是個會讓人喜歡旅遊的國家。
先來說說這次新加坡旅遊的行程:
因獵人家住台南,從高雄出發較方便,乘坐越航,先飛到越南胡志明市轉機,等候約3小時,
再轉機新加坡,因此,第一天行程幾乎都在坐飛機和等候轉機,若從桃園出發,
還需提行旅坐高鐵,似乎也沒討到多少便宜啦!!
第一天入住烏節路區的Holiday inn Express,這裡是商業區,百貨公司林立,晚上過過都市生活,隔天再逛逛。
第二天行程:早上悠遊在阿拉伯區、訪蘇丹回教堂清真寺,下午濱海灣花園
現就第二天早上行程說起
阿拉伯區最著名的就是蘇丹回教堂,全名:Sultan Mosque,建於1824~1826年間,由愛爾蘭設計師
Denis Santry設計,,融合波斯、土耳其、馬來西亞等建築風格,金黃色圓頂特別醒目,
1960年進行過較大翻修,1975年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是新加坡歷史最久的回教堂。
教堂免費入內參觀,但須脫鞋並著長褲,身穿短褲或短裙,可以租件回教長袍再進入,
男女長袍顏色不同,男為彩色花裙、女為綠色長裙。
在這裡不免拍張照留念,還是美女較上相,獵人我就免了。
拍完照後,經由解說導覽才稍微認知一下回教真義。
看看門楣上方的時間表,就是穆斯林的「五功」
「五功」即「唸、禮、齋、課、朝」五項功課。其中,穆斯林常常口誦「萬物非主,唯有阿拉。
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以提醒自己不忘伊斯蘭的要義。
「禮」是穆斯林一天須朝麥加的天房方向禮拜五次,每日禮拜時間依序為:晨禮(清晨)、
晌禮(中午)、晡禮(下午)、昏禮(黃昏)以及宵禮(晚上),禮拜是伊斯蘭教最基本
的功課,也是穆斯林直接向真主阿拉懺悔的方式。
「念」是五功之首,指的是念誦「作證詞」,朗誦「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禮」為禮拜,是穆斯林面向麥加「克爾白」的天房誦經、祈禱、跪拜的總稱。
其中每週五的午後為穆斯林的「主麻日」,要到清真寺集體做禮拜,聽教長講道。
「齋」為齋戒,伊斯蘭教規定在每年的伊斯蘭教曆的第九個月進行「齋戒月」,
在齋戒月時,不得於日出到日落之間飲食,也不得吸菸、進行房事,(孕婦、兒童、病患者可免去齋戒)
「課」為天課,是伊斯蘭教法定的施捨,最初是信徒自由施捨的善行,後來逐漸成為伊斯蘭教重要的經濟制度。
「朝」為「朝覲」,希望健康允許、有財力的穆斯林一生至少要前往聖城麥加一次敬拜真主。
穆斯林一詞在阿拉伯文中指的是「追隨者」、「和平與善的實踐者」。
信奉《古蘭經》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經典,其內容並非穆罕默德的故事,而是教義與聖約。
穆斯林將它視為真主阿拉透過天使降世給穆罕默德,再由他口述傳之,以口誦或書寫的形式流傳。
今日《古蘭經》所廣泛的欽定本,為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時期所編列完成。
伊斯蘭教最高經典《古蘭經》,是宣揚人類一致平等、反對奴役、反對性別歧視、反對
仇視非穆斯林者與種族歧視。因此從教義上來看,伊斯蘭教是一個理性且愛好和平的宗教。
清真寺內有二樓,地上一樓是男穆斯林,二樓是女穆斯林,表示女人在世期間有
生育、養育的重責,其貢獻優於男人,地位也高於男人,以此劃分之。
走出清真寺即哈芝巷,是新加坡阿拉伯區熱門IG打卡點,小小的巷子裡塞入滿滿遊客,
兩邊建築色彩特別鮮豔的店舖裝飾,叉路還有很多文青設計小店、露天酒吧,
在這裡絕對吸引喜歡外拍或自拍的樂趣。
整條哈芝巷內滿滿的色彩,讓你目眩眼呆,販售各類服飾、裝飾品,像是個文創聚落,
露天酒吧常有西方人坐下來喝幾杯,東方人卻獨鍾於拍照留念。
走出巷弄街口,映入眼簾的是高樓大廈,各種奇特建築,在這裡比比皆是。
後來一連串的現代化輕工業及公共教育投資下,於1990年代成為世界最繁榮的國家之列,
路面上還是可以見到不斷建設中的高大廈和傳統英式建築,還有彩繪的樓層,可見,
新加坡這個城市,還是在進步的蛻變中,轉換另一種風貌喔!!
過午後想找一處中式口味餐廳,還真麻煩。Google一下,在海南會館旁一處喜園餐廳,位在Beach Rd
和Purvis St交界,其巷弄二旁也是色彩鮮豔的英式二層樓,目前都是開發成中式、法式和日式餐廳了。
Purvis St盡頭這棟白色建築物旁有個牌示寫著玩具博物館,但是沒時間參觀,只好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