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加勒比海光譜號郵輪4日遊終點站,就在馬來西亞檳城喬治敦,查看地圖才知,喬治敦是位在
檳城的對岸島,也是其最主要的觀光區,2008年教科文組織發現後,宣布整個城市為世界遺產。
下了碼頭之後,一夥人決定不乘車,用最厲害的二隻腳,來走踏喬治敦島上的幾個重點區,
順便感受一下這個17世紀以來在馬來華人居住的文化。
下船的碼頭上停靠了一艘仿古式的帆船,和旁邊大大的油輪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華人在檳城的文化血脈綿延至今,匯聚了原本的馬來人外,還有外來華人、印度人、回教民族、
西方人,以及泰緬人,使檳城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民族大融爐。
出了碼頭,就是滿滿的人潮,幾乎是攬客搭車的在地司機,各種價格不一,還真讓你眼花撩亂。
碼頭外第一眼就是「維多利亞紀念鐘樓(Victoria Memorial Clock Tower)」,1897年殖民政府慶祝
英女王維多利亞登基60周年,是檳城當地富豪謝增煜特地興建高達60英尺的鐘樓。
鐘樓旁就是「康華利斯堡(Fort Cornwallis)」,而康華利斯堡則是1786年萊特船長登陸上岸的地方。
從鐘樓往西走就是「舊關仔角」,是在英國統治時期的行政中心,整條街看到的英式風格殖民建築:
包括City Hall、市議會、立法議會大廈、銀行大廈、貿易中心及聖喬治教堂。
舊觀仔角所在的Lebuh Pantai 街上,遍佈著跨國商業銀行,如匯豐銀行HSBC,渣打銀行等,
在檳城,又稱之為銀行街,這裡因為是商業中心。
2008年教科文組織宣布整個城市為世界遺產,造成很多建築不能重建,只能就地維護之,
現今,可以看見好多舊式房舍牆面畫了好多圖片,其實,在之前已引發一波的文化衝擊。
(牆面塗鴉的公共藝術,到底會不會造成文化遺產的失落??)想知道原由,自行上網查察。
街上一瞥,一棟似廟宇建築,其實是世德堂謝公司。公司即是公祠啦!!台語發音。
沿著打銅仔街往前走想去拜訪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是孫中山曾在檳城活動的地方,
而另一端的本頭公巷是世德堂謝公司入口,前面的牆上,畫了一幅廣受遊客歡迎、幾乎
成為喬治市世遺區觀光符號的「姐弟共騎」,也因為這一幅的風波,造成立陶宛藝術家
歐內斯特的懊悔,差點讓喬治市失去世遺文化遺產資格。
轉角處常見人力三輪車吆喝,聽說一小時要價$35馬幣(約台幣$280),貴喔!!記得殺價!!
街角似乎一個坐個流浪漢,但好像自食其力賣東西耶!
路上看見好多英式或中式建築,都是各姓氏公祠。
轉角公園街上房屋掛著「孫中山史蹟舊址」,原來是檳城三傑(吳世榮、黃金慶、陳新政)所在地。
陳新政與黃金慶、吳世榮、邱明昶等加入同盟會,支持孫中山革命,是孫避難馬來亞檳榔嶼時的摯友。
孫中山“九次革命,五過檳城",其家眷也前來避居,日常生活費用由陳新政等11人負責。
汪精衛在檳城與粵籍富商小姐陳璧君結婚,並與黃復生等行刺攝政王載灃而被捕入獄後,
也得到陳新政等人出資與籌資營救,所以檳城被稱為“革命策源地"。
檳城現存規模最大的華人會館就屬「龍山邱公司(Leong San Tong Khoo Kongsi)」,是檳城最有藝術
價值的祠堂,閩南語「公司」和「公祠」發音相近,是福建五大姓中最大的「邱」姓公祠
(其他四姓為謝、楊、陳、林),是1835年從中國移民的邱氏家族於1851年修建而成。
小小的龍山堂邱公司入口,進入可見二邊房舍,買票後再轉進便看到很像廟宇造型
的「邱公司」,是移民聚落互助群聚的表徵。
公祠的左側偏殿的「詒穀堂」是邱姓族人的祖堂號,這座家祠供奉了邱姓祖先牌位
,和邱姓子孫名字,以博士學位頭銜匾掛在牆上。
邱公司家族來自福建漳州府海澄縣,「龍山堂」裡供奉的是漳州帶來的王孫大使爺,上頭寫著「晉代奇勳」。
龍山堂下方是歷代故事及展示區。
左右兩側的牆壁上還有玄天上帝的36官將水墨壁畫,畫功不錯啊!
虎爺通常是供奉在神桌下面比較隱密的位置,或是主神後面的走道上,因位置低,
接近兒童,所以被視為小孩子的保護神,而龍山堂卻放置於供桌上,怪哉!!
路邊的小吃美食攤位和台灣小吃一樣,有檳城蝦麵、炒粿條,叻沙、蠔煎,飲品有馬來西亞最有名的
白咖啡、美祿、檸檬茶等,而最特別的是一個小攤上排著滿滿人潮,原來是檳榔律明潮州煎蕊、紅豆霜。
煎蕊來自印尼,又稱作「珍多冰」、「晶露」,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是常見的消暑聖品,
內容添加綠色粉條,綠色是以斑蘭葉的食用色素染色。配料另有玉米、大紅豆、糯米…等。
喬治城的特色,除了保留17世紀馬來華人居住的娘惹建築,為了吸引遊客注意,
市府邀請許多藝術家發揮他們的藝術天份,這些有趣的壁畫,成為檳城的亮點之一。
回程最後走一趟很有故事性的景點~~姓氏橋(姓周橋、姓林橋)
18世紀初中國閩粵華人下南洋,在馬來西亞近海的檳城落足,大多生活在檳城渡輪碼頭,
以海事維生,是華人於檳城最早的聚落,之後才轉往內陸發展。
為海外生活方便,以同鄉、同姓的移民形成聚落,而姓氏橋就是聚落的一種,每一條姓氏橋
上的居民,都是來自同一個家鄉,原有九座,因海水侵蝕腐壞,如今,姓氏橋僅剩六條
(王、林、周、陳、李、蔡),因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我們才能窺見早期華人移民的辛苦。
(但現今已不是整座橋上的居民都是同姓)
這裡也有一處有趣的壁畫,是遊客打卡的地方。
順便幫好友幾人留影一番當紀念喔!!
姓周橋是當地最知名、也是較有商業氣息的水上人家,相鄰不遠的隔壁街就是姓林橋,
橋前的陰陽廟或日月壇就是入口,短短百公尺搭建的木板橋,二側只剩老屋人家,盡頭可以遙望姓周橋。
回程在碼頭另一側海邊,對面是康華麗斯古堡, 1786年萊特船長最初上岸地點,
後來英國人改建成一座石堡,牆上有荷蘭送給柔佛蘇丹的大炮陳列。
晚上8點後回到加勒比海光譜號郵輪上,在高處遠眺整個喬治敦市容,燈火通明的喬治市,
最顯眼的還是光大大廈(檳城最高的大樓,目前為68樓層)。
一趟喬治敦之行,最想見想親眼目睹的是「娘惹文化」,可惜,時間關係沒能造訪。
早期至南洋經商的華人會與馬來西亞當地的女生結婚,生下的男孩叫「峇峇」,女孩則稱「娘惹」,
而就在這裡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將在地生活、宗教、哲學等文化融和成獨一無二的
「峇峇娘惹混血文化」,即我們常聽到的「娘惹文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