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偶然機會到鹿野,一待2年,大概印象中還是記憶深刻,
每年幾乎照訪一次,而這次很特別的是住在佛寺中,享受佛寺
的清淨,似乎精神特別好。
妙善寺位在鹿野車站旁,70年代時,印象中只是鐵皮屋一處房舍,
如今,改建成有規模的佛寺,還提供旅人住宿,真是佛法入人間。
這裡環境清幽,前面有鸞山環抱,卑南溪潺潺流水縱切而過,後面
就是鹿野龍田村,地處鹿野街旁,算是交通方便處吧!!
這裡也有提供背包客住宿的服務,是一處很棒的背包客棧。
圍牆處還立了2尊布農族偶像,似乎吶喊著族人的共同印象。
前方的蓮田有涼亭一處,在其後面有海岸山脈鸞山鳥瞰,
難怪,開山法師釋深銓法師命名為鹿野苑妙善寺,於61年始建。
過午後離開鹿野,在以前日本人住的龍田村喧鬧非常,原來又是
一年一度的桐花季,在地商家排列而出,待價而沽。
活動中提供簡易餐飲與地墊,讓遊客享受一下悠活自然的滋味。
活動中除了有音樂欣賞外,在地各個茶農提供免費的飲茶與點心
給遊客品嚐,真是貼心。可惜的是,今年桐花還沒開,似乎活動
早一些,讓原本的意義減色一點。
既然桐花沒開,畫幾朵充充數,至少有那一種氣氛吧!!
在往龍田國小走去,最悠活的行程當然是騎腳踏車環村,感受那一
種鄉村的味道,這裡騎鐵馬最好的地方就在小葉欖仁行樹道。
騎鐵馬一定經過龍田國小,就在龍田國小內有2間木造房子,
是有歷史建物。一間是日式校長宿舍,一間是最早的托兒所。
這一間是日式校長宿舍,1917年始建。
下圖這一張是全台第一間托兒所,1928年建,都是在民國87年翻修。
過了龍田還是不由得往高台跑,可惜,一整天都是陰霾沉沉,能見度低,
只能在高台上往兩處拍,一處延平鄉紅葉村,一處延平鄉鸞山村 。
這一處就是卑南溪與鹿野溪交界處,左方就是海岸山脈起點,
這一座山在海線叫都蘭山,在山線叫鸞山,右方的山脈就是初鹿牧場
河流兩處都有部落,一條花東線鐵路貫穿過六座隧道後就到山里車站
過鹿野溪後就是和平部落,這兩處都是阿美族部落。
鸞山部落是個神祕部落,早在民國77年時要過卑南溪是很難的,
沒有大橋相通,只有竹橋臨時搭建成和一座吊橋,如今鸞山大橋
在民國80年左右完成第一階段,陸續才接通鹿野和鸞山便橋。
鸞山是布農族部落,河的兩邊都是阿美族人,為何就這裡是布農族人呢?
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後來看了一本書介紹,原來是日本時代,
日本人分離桃源部落,把一部分人拉到鸞山,減少部落團結,
一方面利用阿美族人環伺,可以減低布農族人的威脅。
鸞山的神祕色彩,就在最近很夯的會走路的樹-- 森林博物館
因假日期間排不上導覽,只好自己充當導覽人自己去探詢,
原來這一處森林 有如阿凡達原鄉,白榕密布在這個森林角落。
光看這個巨大白榕樹,一進入會有毛骨悚然的感覺,如黑森林般
躲進黑暗中,假如不是大白天光照進入,真的黑漆一片。
今天能夠看到這片森林的維護, 當然要歸功於創辦人--阿力曼
布農族人阿力曼,近年來四處籌資搶救家鄉的森林,貸款五百萬元
無怨無悔,以「環境信託」理念打造「森林博物館」。
森林博物館沒有路標,外人是找不到入口處,雖然它不是什麼
光觀景點,也不像特色農場招攬觀光客,所以,這裡居民成立
原鄉部落重建基金會,透過部落互利共榮機制,計畫保護這些
白榕巨木群,並且融入戶外教學內容--野外求生、生態體驗等
讓遊客旅人能夠更深入了解部落文化與環境教育等課外知識。
這一次雖然沒能趕上部落的文化之旅, 但是,自個兒到此一遊,
確實能感受身歷其境的奧妙,阿凡達的原鄉是必須要保護,讓生
生世世的後代都能看到部落的原始,傳承部落文化比文明更重要。
白榕的氣根很多,且生長又很快速,新生的氣根一接觸到地面,
形成另一棵樹,才會被稱為「會走路的樹」
由上往下看 就可以看見森林中人類的渺小,我們能不畏敬嗎??
台東*鸞山森林博物館
地址: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需預約),從鹿野鄉進入
電話:森林博物館主人/阿力曼0911-154806/e-mail:sazasa2003@yahoo.com.tw
一日遊行程,行程費用一人500元,活動內容:森林博物館生態
人文深度導覽、現烤布農族木碳烤肉、會走路的樹、一線天
登山活動、鸞山風味餐、小米酒、打麻糬、種樹、八部合音等...
這裡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文化導覽,光看這一片會走路的樹,
足以讓人心生畏懼大自然的奧秘,來到這裡,除了拍照外
不可以喧嘩,對山靈存以敬畏心,自然讓你回味無窮。
最後感言還是很敬佩這一位阿力曼先生,能在自己群族中發展群族
的特色,展現出部落的原力,這就是台灣之光,台灣之美的表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