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4132

 

 

有機會踏尋白河廣濟宮安化寺純屬偶然,只是想到

白河找找靈感,拍攝荷花,然而,當天遍尋蓮池中

的荷花,竟和六甲的蓮池相似,開沒幾朵,想想只

好處處走走,多認識附近鄉里,越往荒郊地越是淳樸

有回顧20年故里的感覺。

DSC_4168

 

 

 

 

白河廣濟宮

巧的是一望眼,就是這間廟宇,庭前廣闊,鍾靈毓秀

,竟是廣濟宮化安寺, 既是宮亦是寺, 既是道亦是佛。

 類似的道佛合一廟恐怕不多。

 

DSC_4173

 

DSC_4175

 

白河廣濟宮

 

 

 

庭前石獅威嚇凌凌,兩側石壁彩畫逼真,最令人側目

  

的還是頂上的交趾陶,有歷史人物及仙佛傳說,驚艷

  

非常,光彩奪目。

DSC_4141

 

 

廣安部落居民的信仰中心,相傳在清乾隆年間,

包氏祖先來此墾荒,隨身奉請清水祖師佛像,於嘉慶

年間庄民合力建廟,名為廣濟宮。後因地震毀壞,

紳再集資修建,並自大仙寺分香佛祖奉祀,加稱化安寺

,故名「廣濟宮化安寺」。

 

DSC_4138

 

清乾隆年間,包氏先祖伍吉公自漳州奉迎清水祖師爺,

募集鄉民二十六名,組織祖師會,並由每位會員出資銀

圓作爲基金茲利養息,直到嘉慶二年會員日衆,協定將

此基金用以建廟廟,成名爲「廣濟宮」,當時廟身仍爲

土埆厝,之後幾經修建。西元1902年、1905年又各

修繕一次。1913年雖也再作修建工作,但因1912年之

颱風及蟻害致廟宇嚴重荒頹,故再由廟産中籌措辦理

新建。1930年、1941年兩次震災廟身部份毀傾,1948

賴振明等集資大肆修建。

 

 

 

 

DSC_4143

 

廣安宮化安寺內有一道光十五年立的古碑,嵌立於

 

神龕右側牆間,碑文清晰可辨,乃當初祖師會建廟

 

之時衆會員糾資購買田業充爲祭祀費用,爲久遠計

 

,將當時之契卷批明存照,刻碑以爲憑證。

 

 

DSC_4144

 

交趾陶實際是一項由大陸南方傳入本省的特殊製陶

技藝,是中國廣東民窯體系,專門燒造的一種用於

建築或寺廟/宗祠/富宅的裝飾,低溫/多彩釉陶.

在以前時代裏,老師父並不稱它是<交趾陶>,

而稱之為<石燙>.燙是台語音.

 

 

DSC_4145

在這座古廟不僅有著一個令人好奇的廟名,它更有

著一段令人不願想起,卻又不敢遺忘的慘烈故事。

 

DSC_4146

 

 

DSC_4147

 

 

DSC_4148

 

DSC_4149

DSC_4150DSC_4151

 

DSC_4152

 

DSC_4153

 

DSC_4154

 

 

DSC_4155

廟後叢林遍地,一探尋才知有三棵大榕樹,一線排開

聚立山頭,一股參寒之氣,凜入皮骨,查資料才知它的故事:

 

 

日據初期,台灣各地偶有義勇軍起來反抗日軍之鎮壓

據台行動,一役中,某義勇軍襲擊日軍後遁入枋仔林,日軍

為平定義勇之亂,卻查不出義勇軍下落,乃假借查戶口之

,在廣濟宮召集全村村民後,「寧可錯殺,不可錯放」,

於是將庄內十八歲以上男丁共計二百卅八位,全數押往

廟後古榕樹下予以格殺,一時鬼哭神號、血流成河,草木

亦為之悲憤。

DSC_4158

 

在此慘無人寰之屠殺後,致使枋仔林一度成為寡婦村,

廟後三棵古榕樹見證了這段歷史,卻無力阻止,因此每當

清風掃過樹葉間,便彷彿發出低迴的嘆息聲。這件慘烈

的屠殺事件至今雖已屆一百年,但此歷史傷痛仍在里民

心中難以抹去。 廣濟宮化安寺金碧輝煌的莊嚴氣質,

因寺後的老樹、藍天、白雲而更讓人神往。

 

 

DSC_4159

DSC_4160

DSC_4161

DSC_4162

DSC_4163

DSC_4164

DSC_4166

DSC_4165

DSC_4167

 

DSC_41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