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書院乃為草屯第一座學堂,目前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所保有的文物相當豐富,

其位於遼闊的稻田中,相當古樸幽靜,乃是全島六十二所書院中,建築物保存最完整者。 

 

 

 

登瀛書院不同於其他的書院,每到考試季節,都可以見到學子們在廂房內念書,或是點個

光明燈,希望文昌帝君諸神明可以引領學子們有個好的前程,而且於每年的農曆一月三十日為

書院之春際大典,歡慶文昌帝君之聖誕,每年文昌帝君的生日同時舉行學士燈及功名燈開燈

儀式,該書院管委會依古禮準備麵線、壽龜等供品舉行春際大典,祭典之後,便由穿上祭祀

誦經禮服的婦女拿著登記點「功名燈」、「學士燈」的名冊,一一向文昌帝君報告點燈者姓

名,希望神明能保佑考生,誦經的同時,功名燈和學士燈也一併點亮,將一整年不滅。


 

建築物風貌


  書院位於稻田中,四周有圍牆環繞,為單進兩翼齋舍的三合院建築,外觀宏大

深廣,正前方有燕托翹脊的照牆一座,中央為三開門的正殿,並有兩齋舍(護龍)、

肄業房、山長房、藏書庫,正殿屋頂剪粘極為簡潔,殿內裝飾如木彫、彩繪以典雅

為主,以保持書院特有的肅穆風格。


 

在正門上懸有「登瀛書院」,神龕上方懸掛有「文運重興」、「學教敦倫」等匾額。

而「登瀛書院」及「學教敦倫」二匾係創建時所懸,「文運重興」則為民國十五年整修時所獻。

 


 


 

草屯地方昔屬南北投堡域,清雍正年間,漢人之入墾者激增,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

清廷為教化北投社平埔族子弟,設有土番社學一所。乾隆年間,在北投街設北投義學,

以為漢人子弟啟蒙之所。至道光年間,北投社人陸續內移埔里地方,致土番社學有名無

實。時漢人之拓墾已歷一百餘年,民生欣欣向榮,文運鼎盛,乃有北投堡總理莊文蔚、

職員洪鐘英等人發起,募得銀五千八百元,卜地於北投街郊現址建登瀛書院。工程始

於道光二十七年(西元一八四七年)十月,翌年十二月竣工。


 

登瀛書院,正殿祀文昌帝君、朱子、魁星等,俗稱文昌祠。內設山長一人,聘請舉人

、貢生、廩生等擔任,設正、副董事各一名,爐主一名。書院非專為考試而設,無官試

,費用來自堡內玉峰社、碧峰社、萃英社、梯雲社等捐贈,其經營管理,與官府無關。

此書院招收北投堡內成年子弟、授與讀書、作文、作詩等課業,每年二月、八月舉行

春秋二祭,屆時仕紳子弟會飲宴饗。


 

西元一九0三年(明治三十五年),將玉峰社等學田約三十五甲捐獻草鞋墩役場,

以購草鞋墩公學校用地,致傳統文教功能廢絕,且苦無維護費用。至太平洋戰爭爆發

之後,春秋二祭中輟。光復後才恢復秋祭(農曆八月十八日)


 

此書院所保存文物之豐,為本省其他書院所望塵莫及,例如文昌帝君、侍神、土地

公立像等雕塑之精緻;牌匾、執事牌、香爐、供桌、燭台、朱文公神位、魁夫子神位

等極其完整,且皆屬上乘古物,堪稱珍貴的文化資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