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就已經嚮往橋林家花園,它可是台灣四大園林之首,
聽說這些園林建築是用來招待官家或生意往來的巨賈,
因為興建精緻優美的園林庭園,往往不惜鉅資。
相關資訊:
http://www.linfamily.tpc.gov.tw/html/linfamily/profile/profile.jsp
板橋林本源園邸,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
民國三十八年後屢遭破壞而日益傾頹,歷經多位文物
專家根據考據,多次整飭修建,現在恢復了昔日的
部分舊貌。板橋林本源園邸可以說是先人所遺留下
來的珍貴歷史遺產,是一座認識臺灣歷史與
傳統建築的寶庫。
林本源園邸的興建時間,到目前並沒有考據出一個
最精確的證據。一般來說,林本源園邸是隨著林家
主厝興建而陸續完工的。興建時間,根據台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的報告指出,約在光緒初年,於光緒
14年增修,至光緒19年全部完工。
林本源園邸的設計者究竟為何人呢?由於中國式傳統
建築的工匠鮮少有人以大名流傳後世,但是傳統建築
的概念、設計、施工大多由下列四組人士貢獻:
1.主人;2.文人墨客;3.風水先生;4.建造工匠。
根據多位專家的考證,林本源園邸的興建費用,
至少有30萬兩,有學者更大膽推估為50萬兩。
清 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臺灣割讓日本,
板橋林家為避難,林維源等人遷入內地,
從此未再返台,僅令彭壽、祖壽回台管理家產。
日治初期,在日本管理下一切如舊,但是後期園邸
已開始遭受破壞。
西元1977年,林本源祭祀公業將林家花園的產權捐給
臺北縣政府(新北市政府),並捐出新台幣1100萬元
作為整修經費。
在修復的方法與原則上,當時在殘蹟保存、略事修補及
按原件修復之間,學界與各有關單位,甚至一般社會
大眾居有些觀點上的差距,當時認為「殘蹟保存的殘缺
美感較易引發思古之幽情與歷史感;而按原件修復,
較接近我國傳統匱乏社會對豐富感的文化要求」。
最後經由漢寶德先生、林衡道先生、王國墦先生、
洪文雄先生、吳基瑞先生、馬以工小姐等之會議結論,
提出幾點基本觀念;考量林家花園當時的現狀,盡量按
原件修復,修復時限之下限為光復以前,以恢復原樣為原則。
西元1982年底,花園的修復工程開始,經歷4年終告
修復完成。修復經費共計動支新台幣1億5643萬3218元,
分別由文建會、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臺灣省政府及
臺北縣政府(新北市政府)共同負擔。
榕蔭大池
方鑑齋
來青閣
來青閣為昔日招待貴賓及貴賓下榻之處,亦為俯覽
橫虹臥月的虹橋與定靜堂間植百花之所。
登來青閣遠眺,大屯、觀音等山憬然入目,故名來青;
為全區最華美的建築物。
原先沿著迴廊前來的牆上雕有周凱的書法及
謝琯樵的竹畫,可惜早已剝落不全,經修復完全
的只有道光十六年周凱題「朱子讀書樂詩」。
觀稼樓
觀稼樓顧名思義,當年可遠眺田園農夫耕作之景。
樓前方有八角形門洞及海堂池,池雖窄小,但以充滿曲線
的石欄及拱橋來設計。樓前小院圍以書卷牆,象徵開卷
有益,兩側闢八角門洞,八角形與書卷折線相映成趣。
牆上水果形漏窗,取柚子、南瓜、仙桃、石榴為圖案,
象徵福祿壽喜寓意。
定靜堂
橫虹臥月
月波水榭
定靜堂
定靜堂為園中佔地最大之建築物,是林家招待賓客,
舉行盛大宴會之處。
定靜堂以四合院方式配置,前埕寬廣,入口設重門中
庭做穿廊,對照有秩地引導賓客到達儀典性的正廳。
它除了為社交儀典提供場地之外,堂內並經常陳列
古董、古畫。內有花園主人林維源所書之「定靜堂」
橫額,正面花磚牆及兩側磚雕亦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