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地區,台南府城開發早,古蹟多,比較有名多還是赤崁樓、
億載金城、孔廟、延平郡王祠等,如今有些都開闢成公園或坐落於
街角、校園中,想探究府城古蹟,心中要有地圖喔!!而大南門就是
坐落公園中,若沒府城古蹟地圖,大概會落掉吧!!
臺灣府城大南門又稱為「寧南門」,是臺灣府城九個城門之一。
這裡屬府城第三級古蹟的南門城位於南門路與樹林街交叉口
原為中國廣播電台台南台的舊址,經遷離之後則整建為公園。
公園住口處就有解說牌,還是立體式牌示。
公園中看見的石塊,應該是城牆的石塊,卸下後當成展示品用吧!!
城樓最初建於乾隆元年,至道光年間曾修建一次,內額曰:
「寧南門」城為半月城。
現在看見的大南門為民國66年所修建,用鋼筋混凝土構造代替
原木構城樓,包括有甕城、城座與城樓等,分為內城(長方形部份)
及外城(半月形部份)。
外城門額題曰「大南門」,內城門額則題曰「南寧門」,兩側
的城垣為花崗岩及泥灰構築。
甕城又稱「外廓」或「月城」,甕城是由長方形的內城及半月
形的外城組成,圍繞在內城外,形成雙層禦敵功能,使進攻者
關關難度,不易得手;或是誘敵入內,甕中捉鱉一舉殲滅。
古砲位於外城牆上,守護內城。
走上城垣上看見的「雉堞」和「窺孔」。 中間的紅磚道是以前的「馬道」。
大南門內城造型上屬於重簷歇山單脊燕尾形式的城樓,面開三開間,
燕尾四面舒揚,看起來相當十分優雅。
從內城看外城結構,認識早前的防禦城牆,相當堅實。
走出外城再看內城的結構,似乎可以感覺城牆的雄偉。
外面公園,垂枝老榕樹下,清靜涼爽,仰看城堡風景,是個不錯
的地方,可惜,最怕的黑蚊襲身,讓你防不勝防。
城門前方這一棟的日式建築物,是早年的放送局(舊中廣台南台)
現改為「台南市南門電影書院」,是全台第一個電影書院,
每月皆放映不同主題的早期影片。
展示間有早前的電影器具和電影海報,讓人回味。
另一處是【 碑林亭】是民國66年修建,亭中展示台南市各時期的石碑。
這裡大大小小、不同年代共61座,數量為全台之冠,又稱『大碑林』
大致上可分為六種碑文,分別是紀功碑、修建碑、建築圖碑、
修建捐題碑、墓道碑以及示告碑,每一方碑記都有一則故事,
蘊藏著沿革、紀事、頌德、捐題、示禁、圖碑等豐富史料。
密密麻麻,只能挑幾個細看,多少認識歷史。
庭外很特別的植物,像個酒瓶椰子樹般的樹幹,粗大非常。
碑林亭左側另立有《甘棠遺蔭》碑,最是特別的。
甘棠是一種高大落葉喬木,「甘棠遺蔭」出自詩經《甘棠》的詩篇
,典故是:周宣王時的大臣召伯,在巡行各地時,都在路邊的甘棠
樹下搭個草棚辦公、過夜;召伯死後,老百姓很懷念他,對甘棠樹
都不忍傷害,連孔子也說:「我看見甘棠就像看見宗廟一樣肅然起
敬。 」 「甘棠遺蔭」就成了古人對離去官員政績的懷念或讚頌。
「甘棠餘蔭」石碑下是《吳尚新》墓碑,原來是在緬懷府城
《吳園》的主人吳尚新先生急公好義,樂善好施。
前方大桑樹結滿桑葚,落得滿地好可惜,在鄉下應該都被摘光了。
再望大南門城樓,身處公園內,大概台南人也不知道此處吧!!可惜。
尤其獵人我是剛好利用資訊得知,不然還是不知道這裡古蹟歷史呢!!
公園內的入口磚造意象,非常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