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自由行最佳交通工具是BTS空鐵/MRT地鐵,再來就是水運交通了,
空鐵與地鐵的沿線都是繁華區,反而水運沿線卻是曼谷較原始的區域,
這次旅行交相運用,先空鐵後走路再搭水運交通船,利用google地圖
搭船到舊城區金山寺走走。
上船後卻聽不懂泰文,買票時直接秀地圖給小姐看你要搭載的終點 ,
船票只有幾十元而已 ,沿途瀏覽河岸風光,也是一種樂趣 。
終點Phanfa Bridge到了,下船後在大街上有好多嘟嘟車和計程摩托車,
過街後第一眼就是一棟白色城牆,上頭還有砲台,很像中國式城牆,
卻沒有古早味,原來是Mahakan Fort ,它建於1782年,是舊曼谷14個
堡壘之一,現存只剩下兩個,另一個是Phra Sumen Fort 。
堡壘是一座三層高,八角形的建築,底層連接著城牆。現址仍保留著
一小段城牆,城牆高3.6米,厚度達2.7米。市政府在2018年4月將城牆
內的住戶遷出後,成為了古蹟公園,於2018年7月24日正式開放。
綠地公園原來這裡是一個木炭船運卸貨碼頭,是早前中國供應商木炭集散地。
在另一條街道上很醒目的看見一棟泰式涼亭,涼亭前是一大片漂亮的花海。
面對這樣的花海公園,還有金碧輝煌的廟宇建築,往往會流連忘返。
原來這裡是拉瑪三世紀念碑,於1990年在皇家接待亭附近建造。
他的青銅雕像坐在寶座上。四周環繞色彩繽紛植物和亮麗的尖塔建築。
Wat Ratchanaddaram 即皇孫寺,建於1846年。 Rama lll 建 Loha Prasat作僧侶
居所和靜修的地方, 七層高方樓稜錐 ,37 個金屬蓮芽頂尖塔, 代表三十七
菩提分法 ( 三十七道品) ,僧侶居住的樓層與地位成正比。
走回河岸邊,往舊城區的「金山寺」走進,哇!!原來金山寺位在小山丘上,
金色的尖塔閃閃發亮,下層都是早前磚瓦泥塑的土丘,還以為來到敦煌石窟啊!!
一條步道好像可以直通金塔,但標示是禁止進入,原來是出口。
繞了半圈,見到小和尚進出寺廟間,好一幅泰式廟宇圖。
一排噴這水霧涼廊,原來是提供遊客進出休息區。
入口在此,50THB元門票直接走上步道去。
步道涼蔭非常,沿路還有佛教故事雕塑。
竹林處有道佛門口,似乎讓人感受到人人可入佛門、人人皆可成佛。
過佛門後第一眼,竟然是外國美女搖鐘過來,有點驚喜喔!!(哈哈!!豔遇)
後頭還有一大鐘鑼,似乎敲打一聲鐘鑼,為自己祈福啊!!
外國的帥哥、美女不畏生,還讓我留影,真是大方多了。
抬頭遙望金山寺金塔,似乎有股登天的感覺。
越上頭視野越好,可見一整排金山寺全貌,有主殿、誦經堂、藏經閣...等。
更高處看見繁華的曼谷高樓大廈林立。
登頂後,第一聽到的是風聲搖盪風鈴,噹噹作響,迎風而立,快意非常。
入口看見的佛像幾乎是金佛,大小不一,前面還有油香筒,供遊客方便捐助。
另一旁的臥佛,更是金光閃閃,似乎泰國有比較多的臥佛崇拜,屬於
大乘佛教的中國地區就少見,而且沒人拜,其實,臥佛 又稱為『吉祥臥』
是 釋迦摩尼佛 涅盤(入滅)前最後的形象。
金山寺的建造目的和其他寺廟還有一點不同處,就是它用來放置「舍利子」
頂樓那個金色的尖頂也被稱之為「舍利佛塔」。
這一尊坐佛位於金色佛塔的正下方,佛像的後面有一座小型佛塔,
據說是舍利子收藏的地方。
旁邊黑色的座佛像是四面佛,有提供拜佛求籤問卦的服務,
很像台灣寺廟一般,差別在於是要收費的,台灣是免費的。
虔誠拜拜後,依號碼抽取卦籤,取出後打開看看,竟然是三種文字都有。
泰文、英文、中文的卦籤,真是讓人佩服,因應國際化啦!!
另外,這排「星期守護佛」很特殊,泰國人相信禮拜幾出生就會有
相對應的守護佛守護著你,譬如禮拜一「平定佛」、禮拜二「涅槃佛」
、禮拜三「托缽佛」,以此類推,在此若想好好感謝你的守護佛,
就可以依此拜拜並捐錢給祂。
好一趟金塔金山寺之旅,回程還是見到美女敲鐘而來,豔遇不淺。
回程中,會見到白色佛龕中有一位老和尚坐像,旁邊有禿鷹吃屍體的雕像
,是代表著一段歷史。以前在曼谷古城內是禁止火化,如要處理屍體便
要運出城門外,金山寺便是最近的地方。拉瑪四世時,發生霍亂,大量
屍體來不及處理,只好透過天葬解決,吸引大量禿鷹在金山寺聚集。
這一尊坐佛,應該是金山寺主佛之一,是大城時期的佛像造型。
旁邊一排的老和像坐姿,應該是早前主持的老和尚吧!!栩栩如生的雕像。
廟宇廊簷之間刻畫雕飾著很精緻細膩。
下山後一處巴米揚佛窟,似乎為已經被毀壞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留下紀念。
裏頭真有一座巴米揚大佛身影,原著有兩尊立佛,高37、55公尺,
這一尊小一號,卻也是有巴米揚立佛的樣子。
依依不捨離開金山寺走老街,竟然老街上盡是寫上中文的木雕店。
可見,曼谷舊城區早前有華人在此開墾居住。
坐船來一樣坐船回去,再次感受兩船近距離交會的情境。
再搭空鐵回飯店,在空鐵旁的高級購物中心,有著藝術氣息的戶外雕塑廊道。
傍晚時分,走回班哲希利公園,湖畔上都是悠閒的景象,真是人間天堂。
曼谷的高樓大廈、購物中心不比日本差,只是成長與建設中的曼谷市中心,
還是存在有些隱憂,低消費卻有低收入的百姓,算是泰國政府努力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