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7729.JPG

說到天后宮,台灣各地都有媽祖廟,其實,幾乎是從大陸泉州分靈過來的

,所以,到泉州不來天后宮巡禮一番,就真的太沒有保庇了。

泉州天后宮的歷史古老悠久,始建於南宋(公元1196年),是現存建築規格最高

、年代最久遠的媽祖廟宇,傳統閩南建築風格,是海內外媽祖廟的建築範本。

初名「順濟廟」。明永樂(1407),鄭和奏請重修順濟廟,1415年再次重修

,並更名「天妃宮」清康熙(1685年)復台後,感念媽祖有助清兵攻取台灣

更廟名為「天后宮」,而台灣地區最早第一處天后宮,卻是在澎湖

本島天后宮再逐漸形成。1988年,被定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DSC_7736.JPG

延伸閱讀

菊島慢遊~~馬公天后宮歷史巡禮

DSC_7737.JPG

天后宮外有處德濟門遺址,遺址面積2000平方米,有城門、城牆、門道

、墩台、壕溝、拱橋以及甕城和甕城門等組成,出土不少1314世紀

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石刻和14--19世紀明、清時的鐵炮。

DSC_7742.JPG

DSC_7747.JPG

華麗壯觀的天后宮山門,山門兩側為莊嚴的東西闕建築。

DSC_7619.JPG

1990年遷移清代晉江文廟欞星門到天后宮作為山門,山門面闊三間,牌樓式

,青石龍柱,木構斗栱。屋頂為重簷歇山頂,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處

用彩色瓷片雕塑八龍二鱷,角脊形成鳳尾,曲線柔和優美,整體結構華麗壯觀。

DSC_7618.JPG

DSC_7934.JPG

精美巧工的天后宮戲台,戲台上正面有八仙過海壁畫,戲台上的藻井絢麗奪目

,呈八角形結網,上頭有處匾額「宮誼長存」,是台灣基隆天顯宮贈送。

DSC_7923.JPG

泉州天后宮坐北朝南,是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中軸線上為照壁、山門

、正殿、寢殿、梳妝樓等主體建築,中軸兩側分布著東西闕(鐘鼓樓)

、東西廊、東西軒、涼亭、齋館等建築。其中寢殿、東廊和涼亭為明代

建築,正殿、石刻為清代物件,山門於1990年重修

DSC_7613.JPG

正殿歇山頂做燕尾脊,中段為雙龍戲珠圖案,四戧脊頭塑鳳凰圖案,

二層圓脊組成鯉魚跳龍門圖案,具有閩南建築裝飾藝術的特點。

DSC_7926.JPG

天后宮正殿,為明清木構建築,保留歷代構件,殿內木樑骨架,立於

圓形花崗岩石柱,門窗彎枋雀替,雕花精緻細密,有花卉水族,鳥獸

人物。托木部位有鳳凰戲牡丹,壽梁中作如意訪心,表現女性神廟

DSC_7634.JPG

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台灣和東南亞的

媽祖廟都是從這裡分靈的,有溫陵天后祖廟之稱。

DSC_7632.JPG

前簷廊有青石龍柱一對,透雕和浮雕相結合的盤龍蜿蜒曲折,

騰雲駕霧,栩栩如生,工藝精湛。

DSC_7636a.jpg

DSC_7639.JPG

這裡大大小小的匾額,幾乎都是台灣各地天后宮所贈,應該是二十年來,

前來尋根謁祖的台灣香客的足跡,可見,泉州天后宮與台灣人的關係霏淺喔!

DSC_7660.JPG

DSC_7931.JPG

屋簷下木造的垂花、豎材、雀替、壽樑、斗拱都維持本色,沒有太多

的雕塑,算是少見的廟宇藝術,觀看之下有種歷史的滄桑感。

DSC_7932.JPG

DSC_7617.JPG

正殿和寢殿之間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兩軒以前是接待香客歇息處,

現在改為販售處,大紅紅的木造門面,還真有古典建築的味道。

DSC_7621.JPG

DSC_7665.JPG

走過莊嚴的正殿,後面更是珍貴的明代建築 寢殿

DSC_7668.JPG

DSC_7669.JPG

寢殿又稱後殿,地勢比正殿高1米多,兩側突出部位為翼亭,左右為齋館

整座建築大部分保留明代大木結構,懸山屋頂,木梁架粗大古樸,

大木柱置於仰蓮圓形石礎之上。殿前簷當心柱保存有一對元代青石柱。

DSC_7687.JPG  

DSC_7672.JPG

門面是古樸木造的「寢殿」,更顯得歷史悠久。

DSC_7678a.jpg

DSC_7699.JPG

下圖是寢殿側面的牆面,應該都有翻新的樣子。

DSC_7698.JPG

寢殿內的匾額「寰海鏡清」是台北市士林慈誠宮為恭祝天后宮建廟800所贈。

DSC_7684.JPG

回望天后宮正殿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建築,後面有一排歷代留下的石碑。

DSC_7677.JPG

DSC_7693.JPG

DSC_7705.JPG

寢殿後方是梳妝樓,是木構雙層牌樓式建築,前方兩棵老樹,顯得雍容華貴。

DSC_7708.JPG

DSC_7712.JPG

走在天后宮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巍峨廟宇建築的莊嚴。

DSC_7715.JPG

DSC_7716.JPG

DSC_7717.JPG

DSC_7720.JPG

回頭再望一望,正殿內外懸掛的匾額,下圖是台中大雅永興宮敬獻的「海國安瀾」

DSC_7722.JPG

下圖是彰化鹿港天后宮敬贈的「后澤萬方」

DSC_7724.JPG

下圖是北市南港富南宮敬贈的「德慈配天」

DSC_7725.JPG

宮前的石獅,既是吉祥獸,又是鎮煞的瑞獸,不同年代、地域各有特色,

北方石獅子外觀大器,雕琢質樸;南方石獅更為靈氣,造型活潑,雕飾繁多

小獅子也不僅在母獅手掌下,有的爬上獅背,活潑可愛。

DSC_7731.JPG

DSC_7732.JPG

走往天后宮對面街坊,可尋尋有「溫陵先師」的明朝思想家及史學家李贄故居

DSC_7750.JPG

DSC_7751.JPG

李贄何許人也??1527年-1602),明朝泉州府晉江縣人。初姓林,名載贄

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是明朝頗有影響力的

思想家,身受陽明學支流泰州學派影響,把王陽明學說推向極端,鼓倡狂禪,

後被理學迫害,被迫自刎,死後被泉州民眾奉稱「溫陵先師」

李贄的著作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DSC_7753.JPG

李贄故居是一座兩進三開間的普通民房,正廳建築形式為坡屋頂,磚木結構。

DSC_7755.JPG

他自己也以「異端自居」,公然向封建正統思想發起猛烈攻擊,他不怕死

,甚至渴望一死,所以他說「一棒打殺李卓老,立成萬古之名」

DSC_7756.JPG

在十二歲的時候就說出抨擊不重視農業的孔子的言論,轟動鄉里,

萬曆九年李贄倡導絕假純真,真情實感的「童心說」外,還主張

男女平等,婚戀自由等等。

DSC_7758.JPG

李贄鮮明宣稱自己的著作是「離經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殺不可去

,頭可斷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縮。萬曆三十年最終以「敢倡亂道,

惑世誣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贄並焚毀他的著作。

DSC_7759.JPG

DSC_7760.JPG

李贄在獄中以剃髮為名,奪下理髮師的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而死

享年76,一生求死尋真理,在自己的性情之言中成就了「萬古之名」

DSC_7763.JPG

他十分討厭朱熹給《四書》作的注, 他把《論語》中樊遲問稼和子路

遇荷蓧杖人兩件事綜合起來,提出了自己反對孔子鄙夷農事的思想。

DSC_7768.JPG

李贄為官曆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在任仕期間,看到了官場的黑暗

和政府的無能, 希望能找到與宋明理學不同的「道」,最終辭官而去。

DSC_7769.JPG

李贄對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

,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最痛恨維護封建禮教的假道學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衛道士 ,反倒不如

「市井小夫」與「力田作者」實實在在。

李贄在他的著作《續焚書·三教歸儒說》對程朱理學們言行不一的偽君子

,揭露得一針見血,句句中的。  

DSC_7771.JPG

在巷弄中走著,意外來到一條名為「聚寶街」的巷弄,短短的街巷,

能在迅速發達的中國城市中存在,也真是難得。

DSC_7939.JPG

查資料得知,以前古泉州城最繁華的幾條商業街,「金青龍、銀聚寶」

,指的是當時對外貿易興盛的剌桐港,在此交易金銀珠寶、綢緞布匹

、香料藥材、茶葉瓷器等商品,故取名聚寶街。

DSC_7941.JPG

黃厚忠的故居,其人是泉南基督教的奠基人,他曾創辦國民學校,

算是泉州名人。老宅建於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風格,二樓迴廊

的女牆是綠色陶瓷柱,窗櫺卻是洋派。如今二樓已廢,一樓為雜貨舖。

DSC_7942.JPG

DSC_7944.JPG

時過境遷,現今的聚寶街一帶是民居街坊,舊時的建築依然留存,

但繁榮已去,而昔日的河道也只是一條黑水溝而已。

DSC_7945.JPG

DSC_7946.JPG

聚寶街一帶還保留了部分民國時期建築群,宋元時期的遺址幾乎不在。

DSC_7947.JPG

DSC_7951.JPG

DSC_7952.JPG

DSC_7955.JPG

偶然之間,還能見到人群熱絡的中藥店,算是此街最特別之處,

不然,街坊上安靜無人跡,徒留古老建物當紀念吧!!

DSC_7961.JPG

DSC_7963.JPG

DSC_7966.JPG

DSC_797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