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重慶,當然要來看看三峽博物館的建設和展覽,才知道巴蜀地區的文化來源,這裡免費參觀
,台灣人憑著台胞證就可以進入,但須先用手機輸入快速通關資料,也可請工作人員幫忙輸入。
上圖是「壯麗三峽廳」預展牌示、天頂之設計別樣、圓弧形大廳
延伸閱讀
重慶自由行印象A~~通遠門遺址、領事巷遺跡、山城巷傳統與繁華
三峽博物館位在人民廣場上,和重慶人民大禮堂相望,於2005年正式開館,
有5層建築,地下1層庫房,地上4層為展廳,是為國家級博物館。
美眉總是可以加分大禮堂之美感
藝術品販售區之一~~香氣文創
目前四個大主展區為「壯麗三峽廳」展出三峽的歷史文化、「遠古巴渝廳」展出昔日的歷史源頭文物
、「城市之路廳」呈現重慶由古至今的變遷、「抗戰歲月廳」反映數十年前抗戰不懈的戰鬥精神。
專題陳列區以「歷代書畫」、「歷代瓷器」、「歷代錢幣」、「漢代雕塑藝術」、
「西南民族民俗風情」和「臨時展廳」。
遠古巴渝
舊石器時代是從猿人進化到人以後,人類經歷的第一個發展階段,是人類歷史的童年。
舊石器時代大約始於距今三、四百萬年前,止於距今12000餘年前,佔人類時間長河的99%以上。
重慶是周朝時的巴國國都。上圖是巴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器物。
西元前316年,秦滅巴國,設巴郡。在此後漫長的古代時期,重慶一直是個區域性的政治軍事中心。
斷頭英雄-巴蔓子
戰國時期,巴國內亂,將軍蔓子奉命向楚國借兵平亂,被迫送給楚國三座城作代價換取楚國軍力。
當楚國在平亂後前來索取城池時,蔓子將軍寧可用自己的頭顱來謝罪也不願損害國家的利益。
楚王哀嘆道:有這樣的將軍,還要城池幹嘛?
巴蔓子屬於傳說或事實已經不易考證,重要的是巴蔓子所代表的精神激勵著後來者,
成為巴渝大地人民的精神像徵。
巴人尚武善舞,商周時期以「巴渝舞」稱之,此為出土之錯金編鐘複製品。
「歷代錢幣」展~~分古代錢幣和近代錢幣、民國後紙幣展
難得一見很特殊的王莽幣
戲劇傳說中的銀錠
近代錢幣
清代後期,外國金融勢力進入,中國金融貨幣發生了歷史性深刻變化。
貨幣呈現出新舊交替、中外、官私並存,銀、銅、紙並用,貨幣種類複雜。
1890年,中國第一批機制銀元發行問世。1900年我國最早的機制銅元誕生。
1897年,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1904年,中國國家銀行-大清戶部銀行成立
,開始了本國銀行發行近代紙幣的歷史。
抗戰後期及戰後中國國共內戰,濫發紙幣,法幣走上惡性通脹不歸路,
至48年法幣崩潰前夕,已有5千、1萬大鈔面市。
「西南民族民俗風情」各個民族的服飾
西南民族節慶及宗教所使用之樂器~~銅鼓
侗族鼓樓
下圖是四川白馬藏族區驅邪祈福的十二相舞之面具
下圖是藏戲服裝~~發展自15世紀
抗戰歲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邁向振興的重大轉捩點。
「抗戰歲月廳」重慶發展工業的歷程
上圖1是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1885—1905)。重慶巴縣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理論家
上圖2是重慶上路了
1949年,鄧小平同志和劉伯承同志與賀龍同志率部進軍大西南,摧毀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防線
,讓五星級紅旗飄揚在雲、貴、川、康、渝諸省市上空。
上圖3是重慶談判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爭取和平,反對內戰,毛澤東親赴重慶與蔣介石國民政府談判。
抗戰歲月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
慘不忍睹的屠戮現場
最有現場感的當年慘案~~重慶大隧道慘案
歷代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大約在商代中期(約西元前16世紀)就出現了原始瓷器。
到戰國晚期燒製出基本成熟的瓷器。瓷器是中國文物寶藏中十分璀璨的一族。
歷代瓷器,上自商周下止民國,豐富之多,貫穿了整個中國陶瓷史。
臨時展覽:人間有味是清歡-明清畫境中的生活景象
從「此心安處是吾鄉」(風土人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文人雅事)、
「百年人事知幾變」(世事滄桑)三個單元
拉近觀眾和古代繪畫的距離,將繪畫鮮活地展示給群眾的嘗試,體現“讓文物活起來”,
在走進古代人生活的同時,讓觀眾從中體驗中國繪畫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
下圖是范仲淹裔孫范瑤為紀念乾隆六下江南登天平山,聘請名師所繪,
全圖人物就有2000人之多,以天平山為主軸,每個名山、古剎、河堤、閣樓都栩栩如生。
最為欣賞的是明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卷
這是一幅工筆重彩的人物畫卷。唐寅(1470-1523),蘇州人,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明四家(沈週、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
《韓熙載夜宴圖》原是五代時期顧閔中的作品,描繪南唐大臣韓熙載因政治失意而與
閣僚、歌伎放縱聲色之事,此卷為唐寅的臨本並有所改編。
此卷設色鮮麗華貴,筆觸精細,尤其是韓熙載的眼神,使我們能窺視到其痛苦、
矛盾的內心世界,的確是「傳神」之筆。
此卷中兩處唐寅的書法也為畫卷增添光彩。顧閔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現藏故宮博物院。
明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和顧閔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