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鎮這個地區,當兵時常常行軍經過、紮營過,竟然退伍後
還在這兒教書過,一晃20多年,當時依稀記得有這麼一座
藏傳佛寺--『噶瑪噶居寺』,只是印象中這兒平時都封山,
外人難窺其貌,可能因為開放觀光或法會關係,偶然機會
照訪這兒,順便紀錄一下。
2019噶瑪噶居寺新認識
後山們有三層平台的結構,代表佛教三乘法門:小乘、大乘、金剛乘。
頂端有金色法輪和雙鹿,法輪象徵佛陀常轉法輪,雙鹿象徵
佛子隨佛聞法修學。
從後山門一路走來,夾道綠草如茵,古桂綿延成林。
每株桂樹下有立牌如鏡,雕鏤古人歌詠桂花的詩篇。
每株桂花樹下有立牌如鏡,上面雕鏤《全唐詩》中古人歌詠
桂花的詩篇,錦繡文章、配上襲人馥郁,更見清雅之美!
開山上師點題詩眼:「自性」、「秋水」、「古殿」、「翻經」
、「新月」、「霓裳」……意境優雅脫俗,望之不覺心喜而笑。
左鎮早期係屬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分支的「卓猴社」居住地
,所以,這而大部分皆平埔族後裔,姓氏也很特殊,如
簡、鄂、兵、標、力、卯、買、賣………。
明鄭時期移民漸入,並以其地勢險要,派駐兵營在轄區左隅,
居民便稱之為「左鎮」。
台南左鎮『噶瑪噶居寺』是佛教金剛乘噶居傳承在台灣的第一座
叢林寺院,導師 洛本天津仁波切是出生在台灣的轉世活佛,
矢志以身教帶領弟子在台灣實踐佛陀『無我利生』的慈悲精神。
噶居寺在寺院道場的弘法,屬於心靈層面之ㄧ;噶居寺成立的
『蔣揚慈善基金會』則向來以照顧台灣偏遠山區學童、輔導
誤入歧途青少年,並幫助受虐婦女,孤苦無依的街友等社會服務
公益事業,所做的是物質上的利生,「施不求福,為善最樂」。
噶瑪噶居寺官網:http://www.lopon.org.tw/
蔣揚慈善基金會官網:http://www.jamyang.org.tw/
文殊院為本山最早的建築,主尊四臂文殊菩薩。
文殊師利為過去七佛之師,悲願無盡,成佛號曰「普見如來」,
其淨土為「如願圓滿離塵清淨國」,又名清涼世界。
鰲魚欄杆-----以青斗石雕刻而成,護衛於如來殿階梯兩旁,
左右延伸,曲折有致。龍頭鯉魚身的鰲魚,帶有吉祥象徵意義。
龍爪出水,握持金剛杵,是融合漢藏的新意創作。
大手印, 或稱大圓滿, 是佛教一脈的佛法。這是很深層的密法,
類似顯教禪宗的修學,沒有一貫的修學。
密宗的大手印與漢地的禪宗思想有共通之處,皆以發掘光明
的心性做核心,但在技巧上略有不同。
密宗四派都有有關大手印的教導,其見解並不完全相同,
但對大手印的意義,有下列共同的看法:
「大」指(一)了證法性即自解脫、(二)彼上更無可覓善可為法身、
(三)界智雙融之無上智、(四)餘諸手印悉為權宜,有可逾越,
此為究竟,孰莫違逾,故為最勝之義;
「手」指(一)空智、(二)空樂無分、(三)界智雙融、
(四)畏敬義,為諸佛等尊手;
「印」則謂(一)脫輪迴法、(二)顯有一切不逾本元義、
(三)輪迴即於自處解脫、(四)雙融而從彼無違越之義。
故大手印是一種脫離輪迴的甚深法門。
七佛奧明天
仁波切於禪定中憶及七佛尊容,於是指導不丹藝師依定中
所見泥塑,再翻製纖維膜,親自帶著張敏琨大德進行細部修改,
最後請石雕家王秀杞以義大利白色大理石斧鑿而成。偉哉人間瑰寶!
七佛是如來殿的鎮殿之寶。根據《七佛經》所載,七佛為
─毗婆師佛、師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迦那迦牟尼佛、
迦葉佛、釋迦牟尼佛。七佛石雕每尊高七尺,重2.5公噸,神情
、手印各不相同,莊嚴無比。
七佛遺偈鐫刻在每一尊佛之金剛寶座,值得伏跪拜讀。
金銅八大菩薩坐姿聖像,安奉於七佛兩側。眾生「眼識、耳識、
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識的清淨妙相,
即是八大菩薩。
宇內大佛之最
釋迦牟尼佛說法像,高16公尺,為台灣最大的室內佛像,先以銅鑄
,後安金箔,光是佛首就有6噸重。
以佛陀35歲的容貌為造像依據,眉心的300顆鑽石是弟子們所供養,
代表佛陀慈光普照眾生。
舍利塔全名「見即解脫吉祥光塔」,高38米,為傳統藏式佛塔,
象徵佛陀身語意與法報化三身。
銅製塔尖共十三層,高11米,重16噸,象徵初地到十三地菩薩。
尖頂為五方佛種子字、日月輪、摩尼寶,懸華蓋、寶鈴為飾。
瑪哈噶里小神廟
昔時開山活佛 洛本天津仁波切,因此地常淹水數公尺高,
為調伏惡水之患,遂於山丘上修築「瑪哈噶里小神廟」,
鎮守山門,法城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