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走巧雲小站,看見一個標示是相逢瀑布路線圖,心底有股探險衝勁。
於是從太平明聖宮走了下去,看看標示只有25分鐘,於是心一橫直走了。
太平往太興路上茶園遍布,可惜,檳榔樹變主角,真是山林的悲哀啊!!!
從162甲線走嘉154線往太興,在一個大轉彎可以到達明聖宮。
明聖宮左下方小徑就是相逢瀑布入口,可惜沒標示。
水泥路轉二三彎後走完,最後就是這個雜草蔓生的石階入口,很懷疑喔!!
一開始石階路上還好走,只是雜草竹林蔓生,橫臥路上,需自行披路。
一個轉彎看見鐵橋梁橫斜,流水潺潺,橋下水漥處,清楚看見台灣
特有種溪魚--馬口魚(俗稱一枝花)數十條悠遊其間,可惜,光線太暗
拍不出所以然來,只好放棄。
另處溪水流下沿岸,可見大片岩層,還有石壺穴,想像早前流水之大。
沒多久,一個崩塌處,看見倒臥石階欄杆,這時候,心裡有點猶豫,
到底還要過去嗎?琢磨一下,兩手攀握在岩壁,小心翼翼走了下去。
看看回頭路就知道驚險處了。
看看這個場景,你還想再走下去嗎?
崩塌處不只一處,最驚險的在下一張圖的上緣,落差一公尺,被一
根大樹橫臥,必須跳下崩落處,立足點只有腳掌寬,心裡怕怕再度崩塌。
試了幾次,最後還是跳下去了,只因為瀑布就在不過十公尺遠。
終於聽得到水聲也看的見瀑布模樣,只可惜枯水期間水量小。
身處叢林間,聽聽水澗聲,真是一處孤寂地,從岩壁崩落觀看沿岸,
卻有心驚的感覺,尤其此地只有二人而已,非我即他。
佇立樹蔭陰涼處,微風吹拂,蛙鳴鳥嘯不絕,縱情水澗處,真可謂人生難尋。
俯視下方流水漥處,岩層堆疊,水光粼粼。
走回嘉154路上,還有處特殊建築,好像是廟宇又好像不是,怪哉?
出泰興巖後直走傳說中的無人小站--梨園寮。
這座被遺忘的小站「梨園寮車站」,早前汽車到不了,我的衛星
導航也失了方向,還好,最近開通一條路,直達「梨園寮車站」。
梨園寮站「藏」在海拔九○五公尺的半山腰,是阿里山森鐵沿線
各站中,唯一位在嘉義縣梅山鄉境內的車站。
因上下車乘客不多,梨園寮站被裁撤為無人招呼站,除站旁這棵大樹外
真很難看見來人,這天幸運看見一位登山客,他從一支杉走到這裡。
梨園寮站有如祕境般,一邊是火車隧道口(15號)、一邊是鐵軌彎道,
看看下面幾張拍攝出來的鐵道氛圍,是不是很有韻味啊!!
很幸運的,在此刻聽見火車嗚嗚聲,當然等等拍下它的身影再說了。
一般無人不停站,但還是停一下,看看有沒有人要下車。
這個時光隧道口在阿里山火車載運下,留下時光印記。
出梨園寮站再走交力坪車站。下圖是166縣道和阿里山鐵道交會處--一支杉。
「一枝杉」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此處曾經生長一株杉樹,而這裡的
鐵路平交道也就稱為「一枝杉」。此處的海拔高度已超過950m。
走166縣道,一定可以在這裡休息或健走,這個階梯是直往太興岩步道,
一路下坡,有機會走走應該不錯,聽說直達泰興巖地區。
166縣道有一處清楚指標右轉交力坪即仁壽派出所。
「交力坪」是仁壽村的中心點,早期因交通不便,瑞里和瑞峰村民
挑運山產販賣或購物上山,在這平坦的地方交互接手提運,因而得名。
交力坪車站,繁華一時,現已落盡,很少遊客在這下車,
但一眼看看交力坪車站,看起來有重新裝潢,變新了好多。
連這個車站牌還是原木的。
走過車站,兩處都是人家,有些是站務人員的宿舍,可惜不見人來人往。
還好,遠處孟宗竹林,紅瓦鐵道,聖誕紅花叢叢,裝飾了這個無人煙的車站。
看看這些人家屋簷下,還有郵政代辦所,以前應該是繁華過吧!!
車站旁可見老舊宿舍及古早的雜貨店,似有濃厚的懷舊情境。
交力坪站是有站務員駐守的一個車站,因為這裡是上下山列車的交會車站。
走下車站旁的石階梯,沿路都是人家房舍,但聽不到人聲吵雜。
廟宇屋簷非常顯眼,應該是當地信仰中心。
此廟到底是廟王公還是公王廟?怎麼唸好像都很順。
階梯門柱上的石獅子石雕真顯眼。
這裡木造房的真多,都是早前的建物,至少都有四五十年以上。
一間磚造樓房前的石牆上有麒麟花開得很盛又美麗,留下它的花影。
這枝豹斑土狗狂吠不停,好像沒見過陌生人,直到離開為止都吠個不停。
交力坪這個山城,很多木造樓房都人去樓空,有些已崩毀不堪,
但這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對攝影人而言,應該都喜歡這種場景。
交力坪車站距嘉義車站里程34.9km,地處阿里山鐵路中點附近。
小火車從竹崎車站出發開始登山,經過木履寮、樟腦寮、獨立山
和梨園寮等車站之後,就會來到交力坪車站,再往上就是水社寮、
奮起湖。而奮起湖是目前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的盡頭。
另一篇文章:時空的驛站--水社寮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