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9074a.jpg

一般祠堂和家廟的分別,在於祠堂多為庶士()所建家廟則為有封爵謚號者所立

祠堂只祀於始遷祖,家廟常奉及高曾祖,而台灣歷經清治、日治、國民政府,

為承慎終追遠的精神,一般通稱為祠堂。而陳德聚堂大多是日治時期重修

除了磚牆木構外,幾乎是近代的建族風格,外觀古樸雅緻,可免費入內參觀!!

DSC_0625.jpg

DSC_9071.JPG

陳德聚堂又名陳氏宗祠,是府城最古老的祠堂,開台祖為陳澤,是隨鄭成功來台且官拜

統領光祿大夫,稱為「統領公」,宅第稱為「統領府」,旁邊的巷子因而稱作「統領巷」

DSC09244.JPG

DSC_9072.JPG

臺灣歸清後由族人共居,康熙年(西元1693年)重修並改府邸為「德聚堂」。西元1895

割台時被日軍占為房舍用,原祖先牌位被迫他遷,後經陳氏裔孫向日本政府溝通後取回祠堂

,再奉祖先牌位晉家廟。民國22年重修,1945年本堂毀於美軍炸燬38年其後人捐資修建。

74年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文建會於86年重修,民國89年重修如今現貌。

DSC_9071.JPG

陳德聚堂為二開間兩造兩廊兩護龍的建築形式,坐東朝西,第一進為前殿,中央開

一大門, 兩側護龍採用單燕尾、硬山馬背式屋頂,屋脊上沒有泥塑脊飾及剪粘。

DSC_9074.jpg

兩側外牆上的八卦漏窗窗櫺以八個捲草紋構成,內以鐵鑄成「陳」字,於日治時期所製造

DSC09454.JPG

門廳左右間以六個「卍」字紅磚拼飾構成之圖騰,美輪美奐。

DSC09255.JPG

DSC09465a.jpg

DSC09260.JPG

兩側龍虎壁堵內嵌陽刻字體,左題「禴祀」右題「蒸嘗」用來警惕子孫時時祭祀先祖

,左牆堵的墨寶為派下宗親所書,右牆上沒有字體,不知道是何原因??

(「祠」是春天的祭祀儀式、「禴」古代宗廟祭祀的名稱、「蒸嘗」本指秋冬二祭

,後泛指祭祀。出自【詩經.小雅】)

DSC09269a.jpg

外檐板堵格扇雕飾花鳥與菊花,傳達吉祥祝頌, 窗櫺以「雙蝙蝠」及「四夔龍」

構成團爐窗,夔龍交尾象徵多子多孫,也蘊藏兩儀四象之意。

DSC09276a.jpg

三角形磬牌和四隻夔龍,遠看是一個字,中間有蓮花相連,蝙蝠代表福氣故曰「喜連福慶」

DSC09291.JPG

門上額題「穎川陳氏家廟」,大門左右各開單扇小門,前殿與左右廂之間也設門通往天井。

DSC09304a.jpg

手執銊斧為神荼白臉、鬱壘黑臉,引自「山海經」。傳說神荼和鬱壘是兩兄弟,

黃帝時期,如有惡鬼出沒便擒伏,並綑之餵虎。後人為驅凶,門上畫神荼、鬱壘

有驅鬼避邪之效果而流傳至今,是傳說中最早的門神,專治厲鬼。

潘岳雄所繪之臉部較為和詳,可能是美化的畫法。

DSC_9076.JPG

第二進的屋頂採用卷棚式構成,屋架以穿斗式、抬樑式結構支撐,正堂前

為單脊馬背卷棚式拜亭,地面以高底差與拜亭分別。

DSC_9078.JPG

DSC_9080.JPG

拜亭與正堂側牆上有台南畫師陳玉峰大師民國50年重建時的彩繪作品,由赤崁居士太丘長裔孫陳老進敬獻。

DSC_9083.JPG

DSC_9086.JPG

DSC_9088.JPG

四幅彩繪以白灰牆為底,以礦物色料混水畫上,二方幅為舜耕歷山、龐德遺安

,像是大型掛畫,鑲嵌於花式磚砌牆堵上,目前有部分潮化、褪色現象。

「舜耕歷山」描述唐堯揖讓禮賢,虞舜抱拳還禮。

「龐德遺安」描述東漢末年龐德公避世隱居,使子孫淡泊自守、安寧無事。

DSC_9089.JPG

 

DSC_9094.JPG

二圓幅為「郭子儀厥孫最多」描述郭子儀兒孫太多無全記得,當子孫問安時,只能點頭相應。

「王羲之弄孫自樂」構圖中也以三子孫代表「众」表達子孫滿堂之意象,

陳玉峰署款以愧無人墨知、後人所不能及也等表示自謙。

DSC_9093.JPG

DSC09334a.jpg

支撐抬樑式的斗拱,以「化色法」彩繪,形成有層次感的效果。

樑上的瓜柱雕飾繪以如意瓜蒂,柱身浮雕圓形的菊花圖案。

柱接梁上的獅座雕飾,有鎮宅鎮廟的功能。

DSC09343.JPG

DSC09325a.jpg

拜亭與正堂相接處有兩尊「憨番扛大杉」,頭纏布巾狀的苦力,隻手上托天溝梁(雨槽)

,像一般廟宇托的樑柱般,富有趣味性,是台灣獨有建築特色。

DSC_9090.JPG

正殿上供奉祖先牌位跟神像,左間神龕則設「宗功」坊,右間神龕設「祖德」坊,

次間供奉陳永華開臺始祖、陳氏歷代祖先之神主牌位。

DSC09412a.jpg

早前的匾、聯大多毀於戰火,這方「翰藻生華」懸掛於牌位上方是堂內歷史最悠久的匾額,

文采傑出之意,是福建分巡臺廈兵備道陳璸在康熙52年(西元1713年)宗祠初立時題匾。

目前楹匾有:「翰藻生華」、「祖廟重光」、「輔世傳宗」、「宗德流芳」、「崇孝永昌」

、「崇孝尚義」、「忠孝傳家」、「源遠流長」、「慎終追遠」、「世澤長流」,共計十方。

DSC_9095.JPG

DSC09324.JPG

據稱此堂曾是陳永華之「總制府」,因此正堂上有「東寧總制府跡」橫匾,乃民國五十年後製品

DSC09358a.jpg

前方拜亭的六根石柱於民國38年重修時所立,裔孫在堂內外石柱上題句以崇頌祖德。

石柱聯為:

拜亭左右擔柱:「祖稼歷山宗傳孝悌、裔蕃台島廟祀春秋」

拜亭左右金柱:「寶嶋傳宗經三百載、穎川衍派歷四千年」

正堂左右擔柱:「因統領府為家廟、讀太常官之禮書」

DSC_9082.JPG

天井外六角門走出是二側廂房,是傳統民間屋舍,近十間,像是辦公場所。

DSC_9099.JPG

DSC09388.JPG

DSC_9100.JPG

從廂房走廊上可見燕尾屋頂,上有綠色空心磚氣窗,樸實雅致的民間建築。

DSC09403.JPG

由拜亭往外看,陳德聚堂四周環伺著高樓大廈,大埕外是旅館大廈。

DSC09419.JPG

走出陳德聚堂旁的統領巷,發現一道古牆,據說是清末抗日英雄陳子鏞故居

當年陳子鏞應劉永福守南台灣,獨捐40萬兩銀圓(132億台幣)養兵抗日,

兵敗後退至廈門,台灣總督採懷柔招撫之遭拒,光緒帝特頒褒忠狀。

延伸閱讀

明代建築特色的媽祖廟~~認識台南一級古蹟大天后宮的歷史與建築

善惡自作是非難容爾來了~~認識台南二級古蹟台灣府城隍廟歷史與

古梅疏影映朱牆~~認識台南一級古蹟祀典武廟的滄桑歷史與雄偉建

DSC0948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龜獵人 的頭像
    海龜獵人

    海龜獵人

    海龜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