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第一次來到水社寮,是和多位球友家庭一起來走四天王山,
一趟路來回三小時有,走走停停,穿過竹林,踏過石棧,涉過野溪
,好一趟森林冒險,如今想想,真的很新鮮。
一踏入這裡,馬上映入眼裡就是這兒的雲海,層層疊疊,遠山飄
渺浮動,山色忽明忽暗,形成一處靜地。
看看這而幾戶人家,身在群山懷抱中,好不逍遙。
這些年,來過3、4趟,就是沒有勇氣再走一回,想想,可能當年
較年輕,夥伴較多(大人小孩十多人),熟人帶路,輕鬆多了。
如今,這幾次來驛站,都只是在車站附近逛逛,穿越隧道,欣賞
這裡的群山雲霧,享受寧靜的洗禮,說起來,也是不錯的旅行。
站在鐵軌上,一撮的古厝連綿,山後竹林密布,清涼的空氣、寧靜的氣
氛,群山擁抱下,與世隔絕,似乎這裡就是桃花源,你絕對可以感受到。
眼前映入眼中,就是矗立在鐵軌旁一棵高大的樹,它就是台灣五
大針葉林之一—肖楠,醒目的讓人記住這個車站就是水社寮標記。
這裡遊客不多,就算假日,除了登山客外,一樣只有幾人。
小孩在這而倒逍遙自在了,盪盪秋千,無憂無慮般,你說幸不幸福啊!!
很幸運的,才一會兒時間,遠處就聽到嗚嗚的聲音,就知道火車到了
,一股歡天喜地的心情,迎接巨物駛進車站,迎面而來,可以看見遊
客滿座,想要臨時搭乘,我想只有站票了。
離站時再拍一張阿里山號的身影,可惜,來衝衝去也衝衝。
火車開在這棵巨大的肖楠樹旁,特別留下一張美麗影像。
閒晃在驛站旁,有處水社寮驛站,應該是有住宿服務的,可惜,
都不見服務生,我想,想住宿者應事先預約吧!!
火車過後,順道走走這彎曲「Ω」型鐵軌上,似乎有種消遙感。
遠處山林可見茶園一片,四周圍都是竹林,真是一處好天地。
不多久,發現鐵軌兩側林相優美,右側杉林,左側孟宗竹林,沉浸
在這寧靜幽然境,似乎真可以感受到陶淵明的心境,自然而然,想
要吟詩幾首,抒發內心情境啊!!
綠竹林應是這裏步道中最優美的景色。
這張廣角孟宗竹林照,相當綠意盎然,在光線交織下,顯得非常翠綠。
鐵軌上方,可見步道林立在旁,可惜,沒時間走一走。
偶然抬頭一看,竟然在枯樹枝影交錯下,形成一幅美麗剪影。
一路而來,還是最得意欣賞這處的孟宗竹林,夾道而立。
第一個山洞不過29公尺,最有看頭的還是上方優美的竹林。
每過一個彎道,另有一處天地,這裡岩層裸露,緊貼著鐵軌,看似
驚險多了,我想火車乘客來到這裡,一定會大吃一驚吧!!!差一點就
撞上山壁的感覺。
再來一座隧道,可是有97公尺長,但可以看見另一頭,走起來比較
不會有恐懼感。盡頭處,山洞中看出去,還是竹林最漂亮且亮麗。
回頭看看隧道處,有水泥施工加強邊坡耐度,避免水災破壞。
路邊看不見小花小草,倒是發現一株特殊植物,果實紅透透,亮麗
非常,應該有毒,不曉得名稱是啥??知道的人,請不吝告知。
經高人指點(邱鴻政老師),答案揭曉為接骨木
遠處山頭竹林中,竟有開發茶園一角,水土保持有嗎??是可悲還是可喜??
一彎又一彎,尋著鐵軌踏尋,竟發現往四天王山步道中,有處人家,
非常好奇,如此山林中,多麼不方便,怎會有人住這裡,往上頭一看
,還真的是古厝接連而立,庭園整理的相當乾淨。
最後,以這裡為終點,走回頭路回去,還是在車站中稍微休息一下。
回程又聽到火車從奮起湖過來,嗚嗚聲響徹整個山谷村落,又是
一番悸動的心情下,迎接火車上的過客。
踏上回程,還是紀錄一下山野中的村落,暨寧靜又有野趣。
再回首,還是這裡的山色最美,雲霧嬝繞,改變來時山影,隱約
飄渺中,微見山色靈動,好不驚奇喔!!!
山影對照下,和剛來時比較,絕對有不一樣的感受。
水社寮,位於阿里山鐵路交力坪與奮起湖兩站之間,區內風景據點
以四天王山步道最盛名,林務局於94年間發包完成。四天王山稱四
平安山,是由四天皇山、篤鼻山、表園山、知鳥山四座1,400公尺左
右的中級山環列拱向,連綿而成。
水社寮位於仁壽村礅原名「水車寮」礅,因早期以水車汲水而
得名礅,直到日據時期礅才根據日語發音改為水社寮礅,但目
前閩南話依然叫「水車寮」。
水社寮因地處偏僻,礅至今依然保存原始風貌礅,此處為原始步
道礅,非人工搭建而成,礅是前人一步一腳印的軌跡。
水社寮車站是阿里山森林鐵道上的小站,此站的特色在於進站和
出站的軌道恰成180度,形成「Ω」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