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南府城大部分都是從古蹟開始,台南古蹟最早都是明鄭時期遺留下來
,而日本時期的建築,若無使用,往往都是長期荒廢閒置後再評定審核整修
,原因可能是光復後國民政府和民間的排日政策使然。
如今的原鶯料理(臺南市第一座市定紀念建築),在日治時期是高級料理亭
,曾是政商名流的交際應酬場所,在2008年時,因鳳凰颱風,鶯料理
主體建築倒塌,僅餘一棟二層樓建築,2012年時,由臺南市政府開始
規劃將鶯料理改建為開放式廣場,2016年再將鶯料理委外阿霞飯店經營
,並重建原「表棟」建築(入門後第一棟),變身為「鷲嶺食肆」。
何謂 鷲嶺食肆??「鷲嶺」一字來自台南所在地之古地名,
「食肆」是提供飲食地方,也是所在高度為鷲嶺海拔「14」公尺之意。
重新修復的鷲嶺食肆,目前是免費開放參觀場所,日式庭園中有小橋流水。
鷲嶺食肆建築體在高樓大廈之中,就顯得微小,但花草扶疏,卻是到位。
藍花鼠尾草和粉白九重葛正開得漂亮,剛好在食肆旁。
鷲嶺食肆的菜單以輕食飲品為主,都是在地特色茶飲,如白蓮霧茶、蘋婆米糕。
可惜,獵人我只在乎山珍野味(說笑),對其他料理都是看看而已。
重點是來參觀這一棟整修後鶯料理的樣子,下層以紅磚砌上,上層蓋上木造屋。
不知這二座擠壓式抽水幫浦是原地裝置還是外地移過來裝飾的??
上面圖片說明當年的榮景盛況,鶯料理亭裡面都是高朋滿座。
牆壁上說明當時的場景和來由,還有整棟建築的原貌。
料理亭內外的擺設都十分講究,真像是日本建築空間,木屐、石子、鎖樋
都有擺設,而鎖樋很特別,是鎖鏈形狀的排水裝置,增加了日本風情建築的空間設計。
內部空間展出創辦人天野久吉的孫子天野朝天所捐贈的舊器皿等物品。
料理亭外看見的廟宇正是台灣首廟天壇。
庭園中最特別的大樹是前院蘋婆樹,綠意盎然,後方建築是原台南測候站 。
走出料理亭,雖然沒有享受到悠閒美食,但參觀的心情很自然,庭園中
花草扶疏,亭外民家更是不遑多讓,老宅院旁一樣是繁花燦爛,使君子、
黃色螃蟹蘭更是精采奪目, 可見台南府城的街角巷弄是很可觀的 。
原臺南測候所,俗稱胡椒管,建於日治時期(1898年),以圓形建物
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是臺灣現代氣象觀測的啟蒙地。
原臺南測候所於1998年宣告為臺南市定古蹟,2003年升格為國定古蹟。
該圓形建物上的煙囪塔樓狀有中央圓塔風力計共高11.6公尺。
是19世紀末期的臺南市為最高的建築物,數度整修後, 呈現圓形的「十八邊形」
另外隔著公園路,測候站對面是一棟白色尖塔教堂,是太平境基督教會。
是英國長老教會以醫療傳道,將基督的福音傳來台灣之紀念教會,
是全台最早的教會,是1865年5月27 日,英國母會首任宣教師馬雅各醫生來台
,選定台灣府(台南)為英國長老教會台灣宣教中心。
1901年吳道源執事奉獻太平境堂地,於1902年新堂竣工,由英國母會贈碑
,命名為「馬雅各紀念教會」 就是以馬雅各醫生與本堂會來紀念英國長老
教會在台灣的宣教事蹟。
1951年「和會」議決重建新的禮拜堂,於1954年6月20日改建為現堂。